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27日 星期四

    百姓冷暖是他最大的牵挂

    ——追记江苏省海门市工房街社区支部书记黄占明

    《 光明日报 》( 2013年06月27日   07 版)

        “世纪乐购大型商场已经进驻,100多个下岗居民就业问题解决了;反映问题的小区28户居民信息已经登记好了,下一步商定改造事项;昨天已为刘丹申请到了大病救助……”6月17日,江苏省海门市三厂镇工房街社区例行双周一次的“碰头会”,社区副书记瞿春萍向与会的党小组组长、社区监委会成员、居委会委员通报近段时间工作进展。“这些都是黄书记生前最记挂的事情,我们更要努力做好!”

     

        黄书记——黄占明,海门三厂镇工房街社区原支部书记,2005年起放着年收入百万元的老板不当,“转行”到工房街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8年来,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岗位上,先后捐出160多万元用于为居民办实事、做好事。今年5月15日,年仅51岁的黄占明因积劳成疾,永远地离开了他牵挂的居民们。

     

    从“富老板”到“穷支书”

     

        工房街社区500多米长的果园路,是当地居民出行的主要通道。记者刚走到路口,就被周围的居民团团围住。

     

        “这条路和地下管网,都是黄书记自己掏钱修的。过去,一下大雨,积水淹过小腿。”“我家里的电灯也是黄书记给装的。”说起黄书记的好,居民们个个眼泪汪汪。

     

        2005年8月,三厂镇党委物色当地能人当村官,动员创业有成又热心社会公益的黄占明担任工房街社区党支书。

     

        40岁出头的黄占明时任钻石渔需橡胶有限公司董事长,生意红红火火,每年至少能赚100万元,但他却乐此不疲地当起了月工资只有600元的“穷支书”。

     

        工房街曾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散、乱、差”是它的代名词。上任后,黄占明在社区转了一圈又一圈:路不通,他自掏腰包10多万元请人修;垃圾成堆,他卷起裤腿带头清理;社区没有办公房和服务设施,他将自己公司1000多平方米的办公房腾出,又拿出20万元装修一新,会议室、阅览室、健身房、老年活动室一应俱全……

     

        乐于当“小巷总理”的黄占明,却荒疏了自家生意。2007年10月,他把手中的生意全部转让出去,一心埋头社区,直到病逝。

     

    “他的手机24小时为居民开着”

     

        2月17日,黄占明被当地医院确诊为肺癌;3月2日,住进上海四一四医院。检查、打针、输液、化疗,黄占明手里始终攥着手机,“我怕居民找不到我。”他说。

     

        “黄书记的手机24小时开着,只要居民一个电话或信息,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社区志愿者单炳祥清晰地记得,去年8月的一天清晨,黄占明刚捧起饭碗,接到了一个居民电话,反映小区不少住户家里进了水。黄占明二话不说,冒着暴雨就赶了过去,挨家挨户查看灾情、帮排积水、转移受淹居民,最后还把一名80多岁的独居老人抱进了自家安顿。

     

        家人在整理黄占明的遗物时,发现他随身的公文包里放着好几本电话簿,每个后面的空白页上,都满满地记着居民的电话和需求信息,电话本都快被翻烂了。

     

    一本“糊涂账”,记着对百姓的牵挂

     

        “2006年1月,慰问敬老院、特困户8000元;2008年2月,慰问特困户13000元;5月,汶川地震捐款8600元;2010年6月,资助贫困女童10000元……”

     

        在社区办公室,副书记瞿春萍拿出两张A4纸,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黄占明近年来的捐助“明细”。“这是黄书记去世后,我们根据平日的工作日志和走访居民粗略的统计。”瞿春萍噙着泪告诉记者,在社区任职8年,黄占明总共捐出160多万元,这还不包括他自己上门看望一些困难户时悄悄塞的红包。“每次与书记一起去慰问,他都要自掏腰包,还不让记账。他究竟捐助了多少钱,就是一本‘糊涂账’。”

     

        对社区建设慷慨,对困难群众大方,黄占明对自己却出奇的“抠门”。两室一厅,80多平方米,这是黄占明一直以来的家。“自从他当了8年村支书,家里就没添置什么新家具,他也没给自己添过一件新衣服。”黄占明去世后,儿子黄统在整理父亲衣物时发现他的内衣和袜子上都打了好多补丁。

     

        妻子汪卫萍告诉记者:“他宁可自己受苦,却见不得别人受苦,看到谁有困难,只要兜里有钱,总会偷偷资助。他不仅工资、奖金一分钱没拿回来,还把家里‘捐’空了。”(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俞新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