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27日 星期四

    我国进入空间站建设新阶段

    2015年前后发射天宫二号
    2020年前后建成空间站

    《 光明日报 》( 2013年06月27日   09 版)
    6月26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

    新华社记者 张领摄

        本报北京6月26日电(记者詹媛)6月26日8时07分,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3位航天员健康出舱。至此,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完成。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宣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全面进入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的新阶段。

     

        据王兆耀介绍,我国将在2015年前后发射天宫二号实验室,2018年发射空间站试验核心舱,2020年前后建成中国人自己的载人空间站。在此期间,我国还将发射一系列货运和载人飞船,在天地间运送物资和人员。

     

    5次航天发射积累丰富经验

     

        点火—入轨—对接—进驻“天宫”—太空授课—绕飞—返回,这是此次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全过程。在这15天时间里,天地间协同配合,可以说每一个环节的操控都毫无瑕疵。“准备充分、实施顺利、成果丰硕、完美收官。”王兆耀以这16个字概括此次神舟十号任务完成情况。通过此次神舟十号15天的载人飞行,我国的交会对接技术和航天员在轨驻留保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考核和巩固,这为后续空间站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王兆耀介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第二步第一阶段有两个主要任务:第一是掌握航天员出舱技术;第二是掌握交会对接技术。伴随着神舟十号顺利返回,我国在这一阶段已经进行了天宫一号飞行器和神舟七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共5次航天发射。在此期间,神舟七号的航天员翟志刚完成了太空出舱任务。此后,神舟系列飞船又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了四次自动交会对接和两次手动交会对接。而神舟十号任务“完美收官”不仅是单次航天飞行的结束,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的完美句号。

     

        “神舟十号任务全面推进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也开创了载人航天工程建设的新局面。”王兆耀说,随着这次任务的结束,我国掌握了航天员太空出舱关键技术、手控和自动交会对接技术、太空飞行器组合体控制技术、陆海天基相结合的测控技术,并建立了完善的航天员在轨驻留生活保障体系。与此同时,发射试验取得的大量试验数据、航天员积累的飞行经验以及完善的航天员选拔训练体系都为即将到来的中国空间站新时代奠定了基础。

     

    大推力火箭和新发射场建设进展顺利

     

        “神十”任务圆满完成,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已脱离试验期,正式转入应用型载人天地往返阶段。伴随而来的是大量太空与地面之间人员、物资的往返,现有的运载火箭将不能满足未来空间站建设时期的需要。随着中国自己的空间站任务开启,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将需要更大推力的火箭和与之相匹配的发射场。

     

        为此,我国新一代“大”火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成员——长征五号、长征七号将在“十二五”期间实现首飞。

     

        在发布会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洁介绍,长征五号是我国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具备近地轨道20吨以上的运载能力,将来主要承担载人运输;长征七号是中型运载火箭,具备近地轨道约13吨的运输能力,将在载人空间站任务中承担货运任务。这两型火箭都继承了现有运载火箭的技术优点,同时采用了大量新技术。例如,二者都选用液氢煤油、液氢、液氧这样无毒无污染的火箭燃料等。

     

        袁洁说,目前这两型运载火箭研制非常顺利,成功后将在新建设的海南发射场发射。海南发射场于2009年5月开始建设,目前还在建设中,进展非常顺利。

     

    太空授课还会继续开展

     

        对于全国6000多万名中小学生来说,这次“神十”任务最大的亮点莫过于航天员王亚平为他们上的奇妙的太空物理课了。这堂课无疑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就像有些媒体所说的那样,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点燃了崇尚科学、热爱航天的激情。”王兆耀介绍,这一次太空授课由卫星通讯和地面通讯共同完成,授课内容决定了授课时间的长短,40分钟并不是太空授课的极限时间。“根据授课活动内容,时间还可以再延长。”

     

        随着我国开始建设自己的空间站,航天员在天地之间的往返将会更加频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还会继续开展类似的活动,并且形式将更加多样。“可以肯定地说,不同类型的太空授课以后还会开展。但这只是利用载人航天进行科普教育的一种方式。随着‘神十’航天员的返回,还将在地面开展一系列活动,把太空授课延伸到地面上。”王兆耀说。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