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中医”的喧嚣,“中医缺乏科学性”的质疑,歧视中医的现状,保护“中医活化石”的呼声,都在表明一个共同的事实:中医衰落了。在此背景下,浙江富阳市中医骨伤医院却逆势而上,发展迅猛,奥秘何在?本报关于富阳张氏的报道——《“乡村郎中”父子演绎的传奇》6月23日头版头条刊出后引起各界关注,人们在思索中寻求答案。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原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肖鲁伟说:“河南洛阳、山东文登、广东佛山和浙江富阳中医骨伤,全国中医骨伤四大品牌医院我都多次去考察和学习,我认为他们之所以能各领风骚、独占鳌头,有一些显著的共同特点:首先是因为有一个医术精湛、德艺双馨的传承人,其次是‘医圣通政’——得到地方政府的认可和强力支持,最后是发展壮大后不丢掉特色。”
肖鲁伟在考察中发现,中国骨伤四强都不在省会城市,富阳、文登、洛阳骨伤医院的发源地都在远离大城市的穷乡僻壤,发展后才迁到市区;四大骨伤医院都有一个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个人品德崇高的传承人,他们或被称为“神医”,或被誉为“医圣”,在患者中有很好的口碑,在社会上有很高的知名度,这是中医能够传承的基础。
在洛阳考察时,肖鲁伟在问及洛阳骨伤何以能从洛阳白马寺平乐村发展壮大并搬迁到市区时,传承人之一郭老先生透露了一条重要体会:“医圣通政”——医与政的关系就像是伯乐与千里马,两者相辅相成,即一个传承人在当地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后,还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民间中医要想传承发展并且壮大,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张氏骨伤的发展印证了这一观点。
对张氏这样的特殊人才,当地政府一直关心、呵护、培养、扶持。1986年东梓关卫生院搬迁至县城时,张绍富还是个主治医生,他没有文凭和学历,浙江省卫生厅和富阳县卫生局力排众议,破格将他晋升为主任中医师。
汪轶平说,为使张氏骨伤发扬光大,富阳卫生局不遗余力地向上级部门推荐张绍富,引起了卫生部分管全国中医工作的副部长胡熙明的高度重视。亲自到富阳考察,目睹了张氏骨伤的神奇后,他指示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研究所对张氏正骨技术进行鉴定。
在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在中医最高水平的科学殿堂里,张绍富的医术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肯定,张绍富被中国中医研究院聘为特聘研究员,富阳骨伤这张金名片在政府扶持下,终于走向全国。
正是党和政府的强有力推动才有富阳中医骨伤医院的今天。1986年张氏骨伤从东梓关迁到县城,政府给了20多亩地;2008年医院再迁,政府给了214亩地,投资上亿元异地扩建医院和建立院史陈列馆,开辟“百草园”以根植中医文化,竖立张绍富铜像以彰显其功德,成立张绍富中医骨伤研究所以传承创新正骨技术。2009年,由于富阳骨伤医院独特的正骨技术和独特的医院文化的完美结合,全国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富阳召开,500余位专家领导与会,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对该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民间医术从乡村搬到县城,能不能保持自己的本色?这关系到祖传医术能否传承发展。肖鲁伟对张氏骨伤疗法成功传承的评价是:“继承不离古,创新不离宗。”
张氏父子从创办乡村诊疗站到卫生院、县骨伤医院直到后来的富阳市中医骨伤医院,三次搬迁,从乡村、乡镇到城区,张氏骨伤疗法的特色不但一以贯之,而且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张氏传人将祖传绝技及百草膏等秘方向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公开,从而摆脱了家族传承的局限,并充分利用国有医院资源的巨大优势,将祖传的医术发扬光大,发展成为理论体系完善、学术内涵丰富、疗法独树一帜的中国中医骨伤科的重要学术流派之一。张玉柱执掌医院后,继承祖传接骨技法,吸收现代医学成果,引进现代医疗技术,开展全膝、全肩置换、全髋翻修术;断肢(指)再植、血管神经皮瓣移植等显微外科手术。使医院从单一治疗骨创伤疾病,扩展到能治疗各种骨、关节病、骨肿瘤和严重复合伤的抢救。
刚完成《富阳张氏骨伤诊疗技术》一书出版任务的浙江科技出版社社长吴明华看到报道后对记者说,该社早就留意到富阳张氏中医骨伤科独树一帜的疗法,其外病内治的理念以及“杉树皮小夹板固定”等独特疗法,在临床工作中屡试屡验,一些被西医认定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富阳市中医骨伤科医院不仅免去了两次手术的痛苦及术后留下疤痕的心理负担,而且还大大节省了治疗的费用。该社采编人员深入富阳中医骨伤医院,对传统技术用现代医学的学术规范进行整理。经过两年努力,张玉柱终于将张氏传统方法与现代骨伤诊疗规范成功对接,顺利出版了《富阳张氏骨伤诊疗技术》一书。这是第一部全面、系统展示张氏骨伤诊疗技术的专著,深入、完整地介绍了张氏传统正骨理论及治疗方法,为张氏骨伤的临床诊疗、教学与科研提供了技术操作资料与管理规范,也为骨科同行学习张氏骨科技术提供了一本系统、完整的教材。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徐伟伟认为,张氏骨伤发展的经验可以复制,能够学习,值得向全国推广。(本报记者 叶 辉 严红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