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久违,但一直记挂。生活书店始终是出版人心中的一面旗帜,那旗帜上写着:努力为社会服务,竭诚谋读者便利。
今天,终见它携传统而来,重又走进读书人的生活。2013年6月5日,生活书店拿到了由国家工商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在其与读书、新知1948年合并为三联书店六十五载后,这一有着光荣历史的出版老字号重张开业。
认识生活书店
生活书店是谁?今天的年轻人会这样问。生活书店太老,问的人太年轻。
生活书店是耄耋老者,1932年由邹韬奋创办于上海,创办的年代正值中国多事之秋,战事频繁,局势混乱。在不断遭受反动势力挤压干涉的情况下,书店同仁以“促进文化、服务社会”为主旨,“努力为社会服务,竭诚谋读者便利”为目标,竭诚尽智为海内外各阶层读者服务。
它的老读者、老员工这样说起它。
“竭诚为读者服务”,是邹韬奋自生活书店创办之始便立下的店训,他要求员工“竭尽心力”“诚心恳意”,“尽我们的全力去做,以最诚恳的心情去做”,做得“诚恳、热诚、周到、敏捷、有礼貌”,“一点不肯马虎,一点不肯延搁,一点不怕麻烦”,通过服务和读者建立鱼水般的深厚情谊。
著名出版家范用说,书店的进步招致压力,各种刊物被查禁,书店的生存状况很艰难,如果说那个时候还有一点微光支撑生活书店的话,就是那些它为之“竭诚服务”的读者。“那时家里每天给我四个铜板买早点。我用两个铜板买一个烧饼,省下两个铜板买韬奋编的杂志。”
生活书店创办人之一徐伯昕在其《国统区革命出版工作》中回忆:“当时,各地进步书店的门市部,尤其是三店(生活、读书、新知三店)的门市部,读者都是挤得只见人头攒动,抢购他们热爱的,对他们增进知识有帮助的、对他们政治认识和思想上能获得指导的(书刊)。”
王震曾说:“在中国黎明前的黑暗里,这几家书店像几盏明灯出现了。他们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传播周恩来、刘少奇、朱总司令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新中国的言论。他们出版的书刊,给我们这些拿枪杆子的人提供了精神食粮和精神武装。”
1948年10月,生活书店和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在香港合并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从创办到1948年的17年间,生活书店共出版《生活》《新生》《世界知识》《译文》《全民抗战》《文艺阵地》《理论与实践》等期刊30多种;图书1200多种﹐其中既有《反杜林论》《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胡绳的《新哲学人生观》﹑沈志远的《新经济学大纲》等哲学社会科学论著;也有大量中外文学名著,如高尔基的《燎原》、梭罗诃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蔼覃的《小约翰》、茅盾的《残冬》、郁达夫的《迟暮》、萧红的《生死场》等;此外还出版了大量以“世界知识丛书”“时事问题丛刊”为代表的时政读物和以“青年自学丛书”等为代表的关于生活教育和职业修养方面的图书。这些出版物在知识界、青年学生和广大读者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广泛传播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政治主张,推动抗日救亡运动,传播进步文化和科学知识,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溯源唤回生活书店
恢复“生活书店”,是三联书店几代人的话题。生活书店的精神滋养了三联书店。在“生活精神”的感召下,三联书店秉承邹韬奋创办生活书店的宗旨,不断开发适应当下大众需求的新品种,亦学亦思,以学带思,钩深探微,逐渐形成了以“人文精神,思想智慧”为核心的出版定位,成为一家独具特色和品位的出版社,在中国人的读书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2012年,迎来创建八十周年的三联书店,重温传统,对韬奋先生开创的三联传统在今天的现实意义,“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和“新知书店”三个出版品牌对其自身珍贵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于是,三联出版品牌的衍生和分割,提上议程。
恢复“生活书店”的想法,得到了生活书店的前辈仲秋元、王仿子、蓝真等老先生的支持,邹韬奋之子邹家华对此事也极表关注。经过一系列努力,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生活书店”终于正式恢复设立。恢复设立后的生活书店将与三联书店实行差异化经营,使三联书店图书产品线从品牌上得以分流,三联书店将使用“生活书店”出版品牌大力发展文艺作品类、大众生活类图书,向大众类市场开拓,放低身段,不降格调,为普通读者提供更好更多精品出版物。
寄望新生活书店
生活书店“归去来兮”意味着什么?
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说,在生活书店的品牌塑造上,我们将秉承韬奋执着的文化理想和强烈的文化使命感。这理想不是追求个人、小团体的文化理想,而是着重于民族的文化理想。有这样高远的文化理想,才能站在时代的前沿,才能注重文化创新,才能凝聚起一大批进步的文人、进步的学者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樊希安说,生活书店是站在时代的前沿、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来做出版,今天我们处在历史、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格外需要继承这样的传统。
樊希安说:“两个效益”的矛盾统一,是每一个出版单位面临的重大问题,而早在70多年前,韬奋先生对此就有体现了文化智慧和商业智慧精辟的论述:“我们所共同努力的是文化事业,所以必须顾到事业性,同时因为我们是自食其力,是靠自己的收入来支持事业,来发展事业,所以必须同时顾到商业性,这两方面是应该相辅相成的,不应该对立起来的。”继承生活书店这一传统,我们必须把坚守文化责任当作出版社的第一要务和根本目的,努力研究市场经济规律和特点,加强和改善生产经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樊希安说,前辈们的实践告诉我们,读者是生活书店的生命线,生活书店长期以来以竭诚为读者服务构成她的重要特色。在图书市场面临种种困难的今天,发扬竭诚为读者服务的精神,就是要深入了解、挖掘读者的需求,开发出适合当下读者的图书,并以各种形式、载体将之送到读者手中。
把“生活书店”存在的价值挖掘好,拿出好书来说话,让生活书店真正成为“大众生活的伴侣”。目标高悬,新征程始于足下。(本报记者 庄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