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追梦人足迹

    擎起人生的烛光

    ——记天津师范大学退休干部王辅成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25日 01版)

        在日前被推荐为天津市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的10位候选人中,有一位年逾古稀的白发老人——天津师范大学退休干部王辅成。

        对很多退休老人来说,含饴弄孙、静享天伦是最大的乐趣。但对于王辅成来说,有生之年为青年人传播和宣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则是他执著的追求。

        1963年,23岁的王辅成从天津师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天津市和平区一所中学做语文教师,这一干就是19年。在这里,他找到了实现梦想的舞台——一丝不苟教书,全心全意育人。因教育教学工作突出,1979年和1980年他两次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成为全市敬业爱岗的楷模。1982年,王辅成调任天津市环境卫生管理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1994年,王辅成调到天津师范大学任副局级巡视员,回到他朝思暮想的校园。

        结合多年的工作经历和学习体会,王辅成萌发了一个梦想:在青年人中宣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自己的知识、信仰和激情,做青年人思想上的领路人。从此,王辅成开始了他的“三观”宣讲之路——从大学讲到小学,从机关讲到社区,从天津讲到河北、河南、内蒙古、山西……20年间,王辅成宣讲近千场,听众超过20万人。

        王辅成凭着超乎常人的毅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会贯通,印在脑海。每天五六个小时的诵读、摘抄和温习成了他多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他用3年时间通读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系统深入地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广泛涉猎古今中外名篇名著、文史哲经各类学科,有些经典理论文章他甚至读了几遍、几十遍,直到烂熟于胸,出口成章。

        在市内讲课不许接送,不坐出租车,一律乘公共交通,这几乎成为王辅成的一条铁的纪律。一年夏天,坐落在市区以外的一所大学约请王辅成宣讲,因为担心路上堵车迟到,他顶着炎炎烈日辗转了两趟车才到学校。距离开讲还有一个小时,他宁肯在外面的树荫下遛遛,也不愿意影响别人休息。讲完课出来,外面恰好下起大雨,学校想打车送他回家,性情温和的王辅成急了:“你们要是再坚持给我打车,我下次就不来了!”

        近几年,王辅成名声大了,许多单位争相邀请他去宣讲。亲友们怕他身体吃不消,劝他少讲几场,他却有求必应。他对自己的宣讲“约法三章”:站着讲,脱稿讲,不计报酬讲。2011年,王辅成腰疾复发,老伴劝他跟主办方商量换个时间,可他硬是拄着拐杖,站着演讲了两个多小时。

        王辅成生活俭朴,依然住在水泥地面、石灰白墙的老房子里,一张老式双人床、一个写字台、一台21寸旧款电视机算是他的全部家当。可在王辅成看来,占满两面墙的书柜里塞得满满当当的几千册图书,才是他的无价珍宝。

        就是这样一个安于清贫,物质生活格外节俭的老人,对待他人却非常慷慨:2009年,王辅成因病住院治疗,他坚决不住单位安排的条件较好的病房。出院时,他还给同病室生活困难的病友撂下1000元。2010年9月,在天津城建学院演讲时,得知一位女大学生的父亲得了尿毒症生命垂危,他二话没说掏出1000元,亲手交给了这名学生,回家后又给她汇去1000元;汶川地震,他捐出3000元;为帮助宝坻区一位换肾的老师,拿出1000元……他还慷慨资助河北、河南、山西、宁夏的困难学生,而这其中大多数人都没有和王辅成见过面,有的至今不知资助者姓甚名谁。20年来,他把劳模补贴、各种奖励和自己每月的大部分零花钱,全部用于扶危济困、助弱帮残,累计捐款20余万元。

        在实现梦想的旅途中,王辅成勇敢地挑起时代赋予的责任,用生命和激情为前行的人擎起人生的烛光。(本报记者 陈建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