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明媚晨光,恣意地洒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古辣镇南阳村的巷陌里。一条条巷道干净整洁,一栋栋“明清风格、青砖黛瓦”的特色民居错落有致……“过去,村里环境脏乱臭,现在我们每天都清扫卫生。不扫不成样,一扫大变样啊!”村民叶其彩说。
这仅仅是“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一个剪影。
清洁风暴
清洁乡村,既关系个人生活质量,又关系全局发展;既关系“老乡”健康,也关系“老乡”小康。对此,广西决策者有着深刻的感悟和务实的行动。在2006年实施的“城乡清洁工程”中,广西人以雷厉风行的速度与态度,让城乡面貌整体上有了很大改观。那时,“不扫地,就扫人”的清洁问责制度,在干部队伍中引起极大震动,受到群众的拥护。
然而,在一些大中城市、小乡镇、小乡村,污染问题依然十分严峻。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从今年5月起,用两年时间在全区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全区动员、全民参与、全社会共同行动,一次新的“清洁风暴”在八桂大地拉开序幕。
“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就是以‘美丽广西’为主题,以‘清洁乡村’为切入点,把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在广西具体化,使广西以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自信的形象展现给世人。”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说。
主动清洁
“以前我们对垃圾有些无可奈何,即便收集起来也不知道怎么处理。”藤县滕州镇潭东村支书梁全才说出了许多村民的心声,“现在,政府花钱购置了垃圾桶、垃圾车,建垃圾处理站,完善垃圾转运系统,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
据了解,广西已在75个县(市)开展了垃圾“农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城处理”的试点,今年基本完成75个县(市)试点区域内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在1000个村屯开展垃圾综合处理示范村建设;到2014年,将完成2000个村屯垃圾综合处理示范村建设。
忻城县东安街的韦宁臻大爷吃完饭就拿着扫帚到家门口清扫马路,近些日子来,韦大爷发现,拿着扫帚扫大街的人多了起来。渐渐地,乱丢垃圾的、乱吐痰的少了,清洁家门的、擦窗扫地的多了。整个街道变得整洁而有序。
在富川县白沙镇白沙社区洞尾村,一群大爷大妈自发组建了“卫生清洁监督队”,走家串户,日日巡查在村道上,以长辈监督晚辈的形式督促村民“改路、改水、改厕、改圈”,执行卫生公约。
美丽创造财富
今年5月29日,美国客商斯托卢苏克不远万里来到大石山区的“石头王国”——都安县地苏镇大定村考察编织工艺品时,被村子的景色迷住了。他不停地夸赞:“中国的小山村太清洁太美丽了。”
谁曾想,这个古树参天、鸟鸣啾啾的村子曾经也是个垃圾村。村党支书韦敏告诉记者,1998年村党支部引导村民发展竹藤草芒编织工艺品特色产业,因为产品独特,迅速畅销美、英、日、澳等20多个国家。但随之而来的是包装产品剩下的垃圾越来越多,大定村成了垃圾村。
发展编织工艺品这样的生态产业,绝不应该带来环境的破坏。村里开会建立公约,分摊落实清洁任务,久而久之,人人都养成了讲卫生的习惯,垃圾问题迎刃而解。美丽招来好财运,这个仅有4611人的村子,今年就收到了外商8000多万元的订单。
恭城县莲花镇红岩村是广西生态富民示范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全国生态文化村。由于村里雇有清洁员,环境十分整洁。
记者问一家餐馆的老板娘:“您家的污水是怎么处理的?”
“我们有水管通到下水道,然后进到污水处理池,家里还建了沼气池,厕所用水、厨余、果园里的废果都可以入池,沼气可以用来做饭、发电,沼液和沼渣还可以用来浇果树,真是一举多得。”老板娘笑呵呵地说。
红岩村村民因为“美丽”赢得了信誉与生意,广西也以“美丽”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在募集活动捐款中,仅百荣集团就承诺连续3年每年向广西捐赠3000万元,资助“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深入开展。自治区主席陈武提出,要把“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与农村产业开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本报记者 刘 昆 本报通讯员 罗勋湖 梁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