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23日 星期日

    祥和友好的瓜达尔港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23日 08版)
    图为瓜达尔港全景 罗苓摄

        6月,应巴基斯坦海军邀请,本报记者等中国新闻记者走访了巴基斯坦西南部的重要港口城市瓜达尔港。瓜达尔港一期工程于2005年初顺利完工,中巴两国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为此建设付出了巨大的辛劳和汗水。2013年2月,中巴两国签署协议,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开始正式接收瓜达尔港的经营权。

        瓜达尔港是一个深水港,位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波斯湾附近,紧扼从非洲、欧洲经红海、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通往东亚、太平洋地区数条海上重要航线的咽喉,距离全球石油供应的主要通道霍尔木兹海峡大约400公里。一些国际舆论称,利用中亚与该港口相连的公路与铁路,中国可开辟一条向新疆等西部地区输送能源的通道。

        尽管骄阳似火,记者一行乘坐快艇,在瓜港附近海面穿行于海浪的巅峰和低谷,感到心旷神怡。巴方的陪同人员阿克巴尔对记者说,瓜港土著居民世代以捕鱼为生,朴实、善良,对客人非常友善。我们上岸后,迎接我们的居然是黑人。当地官员告诉我们,这里的黑人亦称米格拉尼人,是巴基斯坦俾路支人、阿拉伯人、葡萄牙人和非洲黑人的后裔。他们头发卷曲、肤色黝黑,非常质朴。令我们十分感慨的是,我们在下榻的PC酒店房间里为当地黑人服务员留下了小费以表感谢,当我们回到宾馆时,小费依然还在,分文未动。

        瓜达尔港的PC酒店坐落在高出地面大约100米的山上,可以鸟瞰瓜港全境,港湾设施、瓜港的原中港公司、整个港区和周边的山山水水,一览无余。一座座大型吊车正忙碌不停,几艘货轮在紧张卸货,集装箱整齐地排放在码头,一派繁荣和忙碌的气氛。入夜,瓜港海风习习,虽临近酷夏,但瓜港的夜晚还不至于酷暑难耐,只是有些潮气。

        当地约有近500户渔民,盛夏时节,海水水温很高,是休渔期,出海的渔船不多。当地人说,在冬季渔汛,这里百舸争流。远眺港湾附近的海滩,一只只小船在整修,天然浴场没有经过什么整修,几百个孩子在戏水玩耍,无忧无虑。根据当地政府部门统计,目前瓜达尔港的常住人口不超过9万人,几乎都是俾路支族人。

        当地准军事部队的亚瑟中校告诉记者,最近两年来,当地几乎没有发生过抢劫事件。这里很多地方夜不闭户,刑事案件很少。亚瑟中校说,当地人性格温和,没有骚乱的传统。如果警方捉拿罪犯,一旦有枪响,大家马上四散奔逃,无人会停下来看热闹,更没有人会与警方对抗。这里的人没有动武和还击的习惯,迄今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无一起是由当地人所为。

        驻军海军司令阿德南准将说,许多渔民习惯于几百年来传承下来的生活方式,如果你为他们提供别的工作,即使不累,挣钱再多,他们也没有兴趣。他们宁肯在海上捕鱼几周,也不愿意到机场和码头做搬运工。瓜港当地人自娱自乐,自给自足,生活虽然不算很好,但大家没有什么太多的奢望。

        好像是印证了东道主的话,在瓜达尔港期间,记者一行始终都能感受到,无论是当地老百姓还是驻军官兵,对中国来客都表现出真诚朴实的友好和热情。

        (本报伊斯兰堡6月22日电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周 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