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23日 星期日

    民间工艺

    郧县红薯粉

    作者:程馥华 撰文/摄影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23日 10版)
    冲洗红薯
    漏粉
    打包晾晒
    将捞出的粉条挂起来
    迎着阳光的粉条阵

        把一个个圆滚滚的大个儿红薯,制作成一根根细长的、易于保存的粉条,整个过程并不算复杂,但这种对食物的转化能力,正是普通百姓的生活智慧的体现。

        素有“红薯之乡”之称的湖北省郧县,以盛产红薯而闻名,当地农民发挥传统手工加工红薯粉条的优势,将收获后的红薯精加工成粉条,形成了以红薯粉条深加工为主的红薯产业链。小小的粉条,成为富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农家手工红薯粉条已形成规模,网罗农户3000余家,户均收入3万元以上。

        过去,红薯一直是郧县农民解决温饱问题的主要粮食作物。为了使红薯这一粮食作物能发挥其最大的经济价值,很早以前,农民就着力研究红薯粉条的加工制作方法,于是造就了当地传统红薯粉条加工的专业人士和专业村。郧县茶店镇长坪村是传统手工制作红薯粉条的专业村之一,家家户户都能自主加工粉条。

        手工制作红薯粉条农户只需要搭建一个简易作坊,砌一个炉灶,架一口大锅,摆两口大缸,请几个帮工,然后就可以开工了。粉条加工主要有打芡、和面、漏粉、捞粉、冷却、晾晒、捆扎等工序。其详细工序是:首先是把红薯淀粉加温水搅拌成透明均匀的粉芡;其次是将粉芡与湿淀粉混合搅拌成面团;接着把面团放入漏勺中,通过木槌锤击面团,在重力挤压下使之成条状入锅糊化浮起成为粉条;然后是将糊化过的粉条捞起在冷水中进行漂洗;最后就是将粉条用竹杆挑起,晾晒在通风朝阳处,等粉条干了捆扎起来就算全部完工。 

        不过到了现在,部分村镇的红薯粉条加工已经由机械代替手工。手工制作红薯粉条的专业村已经由原来的100余个村缩减为10多个村,红薯粉条手工制作正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