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了刊登于“光明文化周末·文荟”上的《我在德国的“租赁妈妈”》一文,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家庭生活中最寻常不过的孩子干家务问题,为什么会在中德之间遭遇如此反差,这传递出怎样的文化差异和育人观,我们又该从真实的故事中获得什么样的启示?
孩子的成长是素质全面发展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发展的过程。中外教育史都明确地揭示:教育是“使人成人”的活动,而不单为成“才”的活动。“使人成人”就是把自然的人培育成社会的人,把本能的人培养成拥有综合素质的人。所以,我们提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并举。尽管中国的学校教育对学生的素质发展日益重视,但家庭教育在这方面仍有所缺失。
来自中国的水墨在其所寄宿的德国家庭中,对“租赁妈妈”做家务活的要求感到不理解,而德国男孩卢瑟却自觉把家务活当作生活中的必须工作,并且表现积极。两个孩子的不同反应,体现了中西方家庭教育在看待“孩子应发展什么”这一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许多中国家长对于家庭教育认识模糊,把孩子的成长定位于知识的成长,于是,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就不要求他们干家务活,甚至把他们当作“小皇帝”般鞍前马后地服侍,却很少去指导孩子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的家庭生活中很容易出现溺爱孩子,不让孩子在生活中吃任何苦头的现象。而在卢瑟的妈妈看来,训练孩子的生存技能是家庭教育中最为根本的目标,必须让孩子在生活中获得锤炼。
孩子还应该发展什么?责任心不可忽视。责任心是一个合格公民的基本素质,有责任心才能够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发展中懂得担当、敢于负责;有责任心的民族才能够在民族问题和民族发展中勇于突破。如果说,学校教育是培育孩子责任心的左翼,那么,家庭教育则是右翼,只有两翼配合才能顺利飞翔。在文中,水墨自述对于“租赁妈妈”吩咐的家务活并没有不赞同,只是在落实过程中因周末睡懒觉给遗忘了。在我看来,这是水墨缺乏责任心的表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出游玩了一天的卢瑟,一回到家就系上围裙洗碗。这同样源自不同的家庭教育:在德国父母看来,可以通过家务劳动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在中国父母看来,孩子的责任心仅仅是一种自发的过程,很少将之视为一种可培养的自觉行为。
《我在德国的“租赁妈妈”》呈现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观,这应该引发我们,尤其是父母们的理性思考:孩子的发展究竟包括哪些方面?中国的家庭教育当然有优于西方的地方,比如温馨、温情的部分,但也的确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认真作出反思乃至检讨。今天,转变家庭教育观念,配合学校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全面素质,已经是当下中国教育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这直接关乎中华民族的未来和“中国梦”的实现。
(作者为内蒙古亿利东方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