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最“高端”、最“大气”的课堂——6月20日上午,全国8万余所中学的6000余万名师生在同一时间,目睹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太空中所发生的奇妙物理现象。
“像真在‘天宫’上课”
6月20日,“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组合体已在深邃黑暗的宇宙中穿行了9天。
在距离“天宫一号”300多公里远的蓝色星球——地球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一学生郭爱伦坐在太空授课地面课堂内,环顾四周,穹顶在灼眼的灯光映照下,反射出淡淡的蓝色,像蒙着一层薄雾,连带前方幕布上的星系也好像影影绰绰地要动起来。“这太梦幻了!”郭爱伦轻声感叹:“我们好像真的在‘天宫’上课。”
“航天员怎么称体重?”“他们觉得什么时候最危险?”“航天食品的包装究竟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返回舱如何设计才能保证安全?”……
在等待“太空老师”的几分钟时间里,坐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礼堂内的330余名孩子将一个又一个问题抛向主持地面课堂的两位教师——来自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宓奇和来自北京101中学的史艺。
与此同时,大气层外覆盖全球的三颗中继卫星悄然锁定“天宫一号”传出的视频和语音信息,再将这些信息传回地球。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接收信息,成功建立地面与航天员的双向通信链路。
太空中的物理“魔法”
铃声响起,第一次太空物理课,上课!
银幕上,“太空老师”王亚平亮相了。在“助教”聂海胜和“摄影师”张晓光的协助下,她先俯身向前“漂移”,再“漂”回到原位。哗,掌声响起来,这个别开生面的亮相博得了满堂彩。
3位航天员老师“站”稳后,先给同学们露了几手“功夫”——聂海胜双腿盘起,悬在空中打坐,王亚平伸手向他轻轻一点,她这位壮硕的“助教”就被她一指推开,“漂”走了。“太奇妙了!”“咱们物理老师可没有这‘功夫’。”郭爱伦和她的同学们忍不住七嘴八舌地悄悄议论着。
地面课堂里同学们的惊叹声还没止歇,太空课堂里,水“道具”又出场了。
在王亚平的手中,一滴晶莹剔透的水珠凝聚在航天员饮用水袋的引水管口,抖了抖,水珠悬浮空中。看到这个场景,地面课堂一片静谧,来自外太空的奇异景象让每个人都沉醉其中,为之折服。
紧接着,王亚平又用注射器把红色液体注入水球,晶莹透亮的水球逐渐变成了粉红色。“水竟然能有这样神奇的力量。”郭爱伦盯着屏幕,像怕惊动了屏幕上灵动的水球。
太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人大附中常务副校长翟小宁忍不住感叹:“当过去只能想象的各种情形真实呈现在眼前时,那种神奇会激发同学们对科学的热情。太空虽‘远在天边’也‘近在眼前’,学生们原先对太空所怀有的神秘感一定会大幅度消失,探索太空的畏难情绪也将不复存在。”
往常,同学们也许会期待着下课,但这一次,他们却希望这堂“天宫”授课能慢一点,再慢一点。
但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消逝。10时50分,三位“太空老师”各用一句话结束了这次授课。
聂海胜说:“愿同学们刻苦学习,增长知识,为‘中国梦’添彩!”
张晓光说:“深邃太空,奥秘无穷,探索无止境,让我们共同努力!”
王亚平说:“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本报记者 詹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