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在北爱尔兰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一结束,奥巴马就飞到德国,以美国总统的身份首次访问德国。
2008年,奥巴马作为美国总统候选人到过柏林,在胜利柱前向20万蜂拥而至只为一睹美国首位黑人总统候选人的德国民众发表演讲,掀起了一阵奥巴马热。但在今天,在德国民众心目中,美国的形象一落千丈,奥巴马热已荡然无存。他对解决中东问题、关塔那摩问题的承诺都没有兑现,他的气候变化政策、无人机战术无法获得德国民众的认同,刚刚爆出的“棱镜计划”丑闻给他访德蒙上了阴影。而奥巴马此次在德国25个小时的访问并没有扭转人们对他的日益失望。
应该说,德国政府对奥巴马的到访还是高度重视的。为便利访问的安保,访问期间,柏林市区交通基本瘫痪,寸步难行。18日,整个柏林泰格尔机场都被美国代表团的各种运输机占满,德国总理默克尔当天从八国峰会回柏林也要绕道在东部机场降落。外长韦斯特韦勒打破常规,亲自到机场迎接奥巴马,并在报纸撰文强调,对德国人和欧洲人而言,与美国的伙伴关系“不可或缺”。对奥巴马与默克尔会谈的主要问题美欧自由贸易协定,外长称,奥巴马的访问是相关谈判的起跑发令枪声。
但在德国舆论的压力下,默克尔主动对奥巴马谈到美国的“棱镜计划”,要求在打击恐怖分子的斗争中保证公民的基本权利。在两人会谈后的记者见面会上,记者提问毫不客气。一位德国记者提问:奥巴马总统,国际社会本来对您第一个任期充满希望,但您让人失望了,美国什么时候能关闭关塔那摩监狱?美国什么时候能废除死刑?记者给默克尔的问题是:您怎样评价一个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奥巴马依靠无人机打击恐怖主义的政策?奥巴马的回答只好避重就轻,默克尔则顾左右而言他。
19日下午3点是访问日程中的高潮,即奥巴马在柏林具有象征意义的勃兰登堡门前的讲演。1963年6月,美国总统肯尼迪亲临东西方对峙的前沿西柏林,并用德语说出了让柏林人为之激动的一句话:“我是一个柏林人。”这一讲话被视为美国对西德安全的承诺,也从此赢得了西德人的崇美之情。两德统一前,美国总统里根曾在勃兰登堡门前向苏联的戈尔巴乔夫喊话:“让我们推倒柏林墙吧。”
2008年,奥巴马在竞选美国总统时访德,希望在勃兰登堡门演讲。但默克尔不希望奥巴马把具有象征意义的勃兰登堡门当做竞选平台,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此间媒体猜测,奥巴马之所以上任5年后才来德国,就是记恨默克尔当年的冷遇。现在,奥巴马终获在勃兰登堡门演讲的殊荣。然而,奥巴马尽管口才出众,但演讲内容面面俱到,并无惊人之语,稍有新意的只是建议美俄两国减少战略核弹头。而应邀参加演讲的观众仅有约4000人,市民们只能坐在家里观看直播,与5年前有20万演讲观众相比,恍若隔世。
默克尔此次在谈到德美关系时用尽赞美之词,但这并不能掩饰她与奥巴马关系并不密切,且有意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事实上,近年来,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德国每每与以美国为首的盟国立场相左——先是拒绝参与伊拉克战争,接着回避军事干涉利比亚内战,现在又怀疑美英法向叙利亚反对派提供武器的计划。德国电视二台总编辑富莱尔对奥巴马的德国之行总结评论说,美国已不再是德国人的保护神,奥巴马也不是“柏林人”。德美两国间的“爱情”已经枯萎,不过感情还在。 (本报柏林6月20日电 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