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记者传真

    投资缅甸看似很美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20日 08版)
    图为缅甸最大城市仰光的商业区 本报记者 汤先营摄

        世界经济论坛东亚会议6月首次在缅甸举行。当地媒体普遍认为,这是缅甸一次成功的国际公关活动,不仅提升了缅甸的国际形象,而且也为吸引外资搭建了平台。据缅甸官方媒体《缅甸新光报》报道,6月14日缅甸总统吴登盛在会见到访的世界银行前行长保罗·沃尔福威茨时表示,缅甸将尽最大努力为外国投资者提供帮助,现在是投资缅甸的最佳时机。

        亚洲最后一个前沿市场——这是当前一些国际媒体和商界对缅甸的评价。作为夹在印度与中国之间中南半岛最大的国家,转型后的缅甸百废待兴。电信业刚刚起步,能源开发方兴未艾,旅游业蓬勃兴起,嗅觉敏锐的商家不约而同来到这里淘金。仰光城内为数不多的几家高级酒店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各种主题的投资峰会和跨国企业在缅甸设立办事处的启动仪式几乎每天上演,人们兴奋地谈论着这个待开发市场可能带来的巨大商机。据法新社报道,今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个工作组在对缅甸进行实地考察后预测,得益于天然气出口和投资,缅甸经济在2013至2014财年有望获得6.75%的增长。随着缅甸政治转型和对外开放,投资缅甸变得炙手可热。

        但最初的兴奋劲消退后,务实的商人们开始发现,眼前的蛋糕或许只是看上去很美。据缅甸私营媒体《十一新闻》网站报道,英国贸易与投资部部长史蒂芬·格林近日在访缅时指出,尽管缅甸市场具有吸引力,但是落后的基础设施、不发达的银行体系和不完善的人才市场阻碍了外国投资的进入。众所周知,缅甸的电力供应短缺,工业区无法保障全天供电。根据政府公布的数据,截至去年年底全缅6000万人口中手机用户仅有540万。同时,伴随着投资热,土地价格被炒高到不合理的价位,让外国投资商望而却步。在首都内比都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东亚会议上,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有大量的外国企业来到缅甸,但仍是考察的多、投资的少。不难看出,国际商家对缅甸投资前景在满怀憧憬的同时也心存担忧。

        当地政界人士认为,相比缅甸的政治改革,经济改革的速度缓慢,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期待缅甸一夜之间摆脱落后局面的想法不切实际。缅甸本地企业家告诫外国投资者,尽管缅甸政府尽力确保第一波进军缅甸的外国投资者不会面临高风险,但投资缅甸须作好长期持守的准备。事实上,缅甸为吸引投资并非没有下功夫。自去年以来,新政府陆续颁布了新《外国投资法》和《经济特区法》,启动了金融改革和电信改革,成立国家级投资委员会,出台政策为外企提供简化来缅投资审批手续等便利。为满足国际标准和增加能源开采的透明度,缅甸积极筹划加入采掘业透明度行动计划。缅甸政府的经济改革愿望不可谓不迫切。

        缅甸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相连中国和印度两个巨大消费市场,发展潜力明显。分析人士认为,经历多年封闭而走向开放的缅甸,不缺乏改革的动力,但缺少改革的经验。如何用较短的时间实现跨越式发展,少走弯路,是改革者需要思考并解决的艰巨问题。

        (本报仰光6月19日电  本报驻仰光记者 汤先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