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19日 星期三

    视 点

    培育廉政文化高校责无旁贷

    朱晓梅 《 光明日报 》( 2013年06月19日   16 版)

        近年来,各高校在着力培养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培养良好的党风、校风和学风,建设廉政文化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但总体而言,目前的反腐倡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道德层面的教育,还没有真正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行为自觉。廉洁从政的主体是人,廉政文化影响和规范的正是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廉政文化的作用主要是“以文化人”。由于高校具有独特的职能和地位,其廉政文化建设具有时代性、特殊性、人文性、育人性和持续性等特征。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实实在在、身临其境的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熏陶,走向社会后,就会有较强的抵抗力,经受住各种诱惑和考验。因此,高校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自觉承担起培育廉政文化的责任,发挥好主阵地的作用。

        要按照全员覆盖、全员育人的总体目标,着力建设素质全面、具有崇廉尚廉意识和能力的教职工和大学生队伍,发挥高校廉政文化的传播辐射作用。高校党政干部、教师和大学生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高校必须按照最高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根据学校党员领导干部、管理人员、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特点,党政齐抓共管,思想政治教育、纪检监察相关部门和群团相关方面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分层次、有步骤地开展崇廉尚廉教育,确保全员覆盖、重点突出。将廉政文化建设与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建设、教师的师德建设和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内化于心;引导教职工弘扬“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职业道德,做灵魂的工程师。

        大学是大学生养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培养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关键时期。要特别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和主导,对大学生进行感恩、诚信和法制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组织他们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了解反面案例,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不断提高道德自律意识,确立是非、好坏、美丑、善恶的价值判断标准,提高辨别真伪是非的能力,确立符合时代要求、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高校廉政文化一旦形成,便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和感染力,使置身校园中的师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巨大的教育力量,还会通过一批批具有拒腐防变良好心理品质大学生走向社会,把廉洁自律、爱岗敬业良好素质传播发扬,从而形成崇廉尚廉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氛围。

        统筹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形成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制度体系和工作合力,发挥高校廉政文化的示范引导作用。廉政文化建设是廉政建设和文化建设有机统一,是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必须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高校改革发展和党风廉政建设,同步研究部署、同步检查落实、同步考核奖惩。当前要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监察全面协调、各单位各负其责、广大干部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抓住监督管理这个关键,切实加强对招生录取、基建项目、物资采购、财务管理、科研经费、校办企业、学术诚信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堵塞容易产生腐败的漏洞,努力维护和促进教育的公平正义。高校纪委必须协助党委抓好廉政文化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发挥好纪委在组织谋划、责任分解、整合力量、督促落实方面的职能作用。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组织宣传部门、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学生工作部门、教学业务管理部门等都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各展其长,为廉政文化建设作贡献。

        高校廉政文化教育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得到广大师生员工的认同,才能形成廉政文化建设深厚的群众基础,形成凝聚力、影响力。要充分发挥校报、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纪检监察网页等阵地的作用,大力宣传廉政文化知识、廉政文化优秀作品和先进典型。通过举办报告会、书画展、专题讲座、学生论坛、演讲比赛、表彰等形式,寓廉洁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增强廉政文化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渗透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既要重视廉洁从政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想理论等精神层面的建设,更要重视廉洁从政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等制度层面的建设,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促廉政的良性态势。通过多方努力,使高校成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示范。

        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优秀成果、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努力建设科学的、体现时代精神、符合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发展要求的高校廉政文化体系,发挥高校廉政文化的传承创新作用。许多国家的经验证明,只有重视廉政文化建设,注重把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同吸收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结合起来,才能不断净化执政、从政环境,培育起公职人员包括全体公民的道德水准、廉政意识。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神圣殿堂,承担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职能,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具有独特优势和有利条件。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精神资源和廉政文化遗产,所倡导的“为政在德”、“重义轻利”、修炼“慎独”以及大量的廉文、廉诗、名言警句等,对今天的廉政文化建设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将时代的精神、内容、审美要求和情趣注入高校廉政文化体系,大力倡导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观念、新道德,使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内涵。

        (作者系山东建筑大学纪委副书记、研究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