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这,是盲童周巧献给老师贺俊丽的歌。
贺俊丽是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从一名普通代课教师到盲童教育专职老师,贺俊丽用爱为盲童编织了一个多彩的世界,点亮了他们心里的灯。
走上特殊教育之路
1995年,刚到白莲河乡香木河小学代课的贺俊丽,接到了一个“棘手”的任务:盲童郭兰要到自己班上“随班就读”。
“我一个盲文都不认识,怎么教?幸好,当时县教育局的汪发荣科长送了我一本《视障儿童随班就读指导用书》。有了这本书,我才开始走上特殊教育之路。”
贺俊丽开始与郭兰相伴,学习盲文。没有教具,她就找来泡桐木板,请郭兰的爸爸刨平后,自己用橡皮筋固定成格子,再用图钉钉成盲符,自制盲字板让郭兰摸,还编了顺口溜,教郭兰记盲符。
对郭兰来说,最难的是生活自理。起初,贺俊丽每天送郭兰回家。崎岖的山路上,两根竹杖连接着师生俩。一头是贺俊丽慢慢地、稳稳地走在前面,嘴里喊着“左右左”;另一头,郭兰高一脚低一脚地跟着,默默地记着每一个上坡、每一个弯道。一个月后,郭兰学着自己回家,贺俊丽就悄悄跟在后面护送,一直护送了两三个月。
一年级的暑假,郭兰终于盼到了盲文教材。贺俊丽留下来给她补课,帮她赶上学习进度。这时,一场风雨掀翻了学校柴房的油布屋顶,淋湿了柴火,做不了饭。师生俩只好啃了一个多月的方便面。前来探望的汪发荣发现了她们的情况,硬是塞给贺俊丽100元钱。
1998年,因为辅导郭兰成绩突出,贺俊丽被县里破格转为正式教师。
让盲童拥有多彩世界
2001年,罗田特殊教育学校决定创办盲班,贺俊丽作为一名专门教盲童的教师被调到特校。第一届盲班招到了9个学生,最小的6岁,最大的13岁。
该校副校长王耀中回忆说:“当时班上有个6岁的男孩叫黄耀龙,整天哭着要妈妈。贺老师只好抱着他,哄他,用复读机放儿歌给他听。一听到歌声,黄耀龙马上不哭了,还自己哼唱。”为了培养盲童,王耀中发动老师每人捐十元钱,凑了两三百元,给盲班的每个孩子买了一把二胡。其实,当时的贺俊丽根本不会拉二胡,她就四处打听,拜师学艺。
有了二胡,孩子们一有时间就练习。黄耀龙的音乐天赋渐渐显露出来。他曾以一曲二胡独奏《三门峡畅想曲》在湖北省第六届特校学生艺术汇演中获一等奖,并作为湖北代表参加全国比赛。2010年,凭借着出色的二胡演奏,黄耀龙被湖北艺术职业学院破格录取,成为学院历史上第一位盲人学生。
盲班的学生们因为行动不便,常常呆在教室和宿舍。贺俊丽经常精心安排一些野外教学,带领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她用布条蒙住自己的眼睛,把自己当作“盲人”,和学生一起用手摸索,数一数花,闻一闻香……随着越来越多的课外活动,孩子们开始认识大自然,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开朗。
现在广东一个度假村做高级按摩师的郭兰说:“是贺老师让我们不再是家里的累赘,教会我们要生存就要立业。”
愿与盲童终生为伴
走进罗田特校,记者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个现代化的崭新校园,和大城市的学校没有两样。罗田县委书记肖燕梅说:“虽然我们是大别山贫困县,但非常重视特殊教育。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特校的教学条件很难改变。现在,县里决定,特校学生学费、生活费全免,还要免除学校260万元的债务。这样,残障孩子才能走得更远,这是政府的‘良心工程’。”
校长沈正望是看着贺俊丽成长起来的。他深有感触地说,18年了,贺老师和学生们的感情胜似母子,她感觉对自己的女儿亏欠很多。有多少个深夜,贺俊丽赶去学校照顾突然发病的学生,留下女儿独自在家。年幼的女儿哭喊着“妈妈,我怕”,而她流着泪,头也不回地走了……
记者问贺俊丽:“你想过干别的吗?”“没有。离开特校,我不知道还能干什么!”她说,“以前有两个学生因为意外身亡,他们的遭遇让我越发感觉到,让残疾孩子有效学习、快乐成长是我的责任。”
教学之余,贺俊丽撰写了《罗田县三类残疾儿童“九加一”职业教育模式研究》,这篇论文考虑到山区特教学校未来的发展,结合罗田特校的特点,提出了特校盲童教育应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规划,帮助盲童就业的建议,成为省级课题。她制作的课件《桂林山水》《日月水火》,通过直观的现代化展示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全国教育软件大赛中分获一、二等奖。
回顾18年来的特教生涯,贺俊丽说:“我愿与盲童终生为伴,做孩子们的眼睛!”
(本报记者 夏 静 光明网记者 张 晶)
人物档案
贺俊丽,女,1977年7月出生,湖北省罗田县特殊教育学校盲生语文教师。1995年至2001年,在湖北省罗田县白莲河乡香木河小学任教;2001年至今,在湖北省罗田县特殊教育学校任教。
人物评价
学生郭兰:贺老师在我心目中有时像老师,有时像姐姐。她不仅教我们知识和生活技能,更多的是让我们学会走入社会后怎样生存和融入社会大家庭。忘不了老师的教诲和培养,谢谢老师!
学生周巧的妈妈:我女儿上学时还很小,什么都不会,贺老师帮她洗澡、梳头、洗衣服,几次生病,她带着去打针,帮孩子买生活用品。对待孩子比我这个当妈的还好,巧儿能有现在这么出息,我非常感谢她!我们在外面打工,把孩子交到她手上,我很放心。
女儿陈可欣:妈妈有耐心,坚强,总是为别人想得多,总是很忙!
教师自述
只要心中有阳光 生活天天都灿烂
1995年9月,作为一名代课教师,我走进了罗田县白莲河乡香木河小学,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并负责所有课程的教学。
刚教书,班上来了一名盲童,校领导决定让我来带。从此,我的命运因这个名叫郭兰的小女孩而改变。由于当时是包班,白天没有时间辅导她,我就让郭兰住校,与她吃睡在一起。晚上教她弹琴,训练她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她缝补衣服。同时自学盲文,利用暑假帮她补习功课。她是个聪明乖巧的孩子,很认真地听着,一会儿就学会了。
2001年,郭兰小学毕业,接下来她该何去何从?这时,罗田特校决定创办盲班,接受郭兰,我也因此被调往特校任教。当时,我和同事的首要任务是收集适龄盲童信息,动员他们入学,把盲班创办起来。暑假,我们的足迹几乎踏遍了罗田的每一个乡镇。在走访中发现,他们中有被养父母捡回来的弃婴,有患癫痫病的,有腿脚不灵便的,还有患自闭症的。这些孩子入学后,我除了当老师,还要充当心理医生、妈妈、保姆等角色,不仅要教他们文化知识、训练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还要经常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课余,我还注意发现盲生的特长,教他们学习二胡、葫芦丝等器乐,为他们将来的就业考虑。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又从校外聘请按摩师,教他们学习按摩的技能。
18年来,我从学生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们的心总是专注于此刻要办的事情,譬如走路,心无旁骛,步步踏实,直至目标。他们总是心存感激,感谢道路的平坦,感谢阳光的温暖,感谢周边人的扶持……他们面对生活与学习的艰辛总是显得那么安然恬静。
美国伯克莱大学华裔教授郭誉枚说,如果要问“盲人能做什么”,不如问“盲人不能做什么”。我常将这句话铭记在心,告诉学生:只要心中有阳光,生活天天都灿烂!(贺俊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