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17日电 记者齐芳从中科院获悉,郭守敬望远镜(LAMOST)于2010至2011年期间开展了M31、M33及其临近区域的背景类星体搜寻工作。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霍志英等人日前在这一区域约135平方度天区内,新发现500多颗背景类星体。这是目前我国天文学家利用自主设备,在该天区发现的世界上数目最大的类星体样本。
LAMOST这一重要发现使这一天区内类星体的数目有了非常显著的增加。截至目前,位于M31中心2.5度半径内的类星体数目增加到93个,其中73个来自于LAMOST的发现;位于M31非常延展的外晕、巨流星 (M31、M33之间最显著子结构)以及周围复杂子结构区域新增的数百个背景类星体,是将来测量M31、M33及其周围子结构微弱自行的理想坐标参考系。
此外,在新发现的类星体样本中,I星等亮于17.0等的类星体由原先21个增至26个,亮于17.5等的类星体由原先的42个增至62个,亮于18.0等的类星体由原先的64个增至139个。这些低红移亮类星体是将来研究这一天区子结构内星际介质和本星系群内星系际介质性质的极好样本。
建于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的LAMOST(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是由中科院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于2009年通过验收。它是我国天文学家自主研制的新型望远镜,是我国最大的光学望远镜,也是目前国际知名的大口径大视场望远镜和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被誉为世界级巡天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