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18日 星期二

    “2013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系列报道②

    金融改革 何处破题

    《 光明日报 》( 2013年06月18日   16 版)
    近年,金融机构服务更加便民。资料照片

        2013经济运行即将棋至中盘。半年来,中国金融业一些关键领域的改革引人关注,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然而与此同时,市场的质疑之声也从未停歇:充裕的流动性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缘何依旧举步维艰?银行理财产品争议背后投资者权益如何保护?不良贷款上升趋势能否有效扭转——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如何让金融更加突出其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效益?金融改革亟待进一步破题。

     

        服务转型:“玻璃门”怎样打破?

     

        2012年3月28日,在一场由民间借贷引发的经济寒冬之后,开启了温州金融改革大幕。这项被业界寄予厚望的改革曾力求解决三大问题:让民间资本阳光化、规范化,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解决民间资本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的“两多两难”问题;打破“玻璃门”、“弹簧门”,促进民间资本投向垄断领域。

     

        “金改一年,温州金融改革取得初步效果,但基本还在初步试水阶段,并未取得重大突破。”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告诉记者,衡量金改能否取得成功的指标有三个:中小企业融资是否困难?融资成本是否降低?金融改革是否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完善体制?“以这三个指标衡量温州金改,改革的成果显然还未达标。”

     

        周德文认为,温州金改要想取得突破,“首要任务是打破金融垄断,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同时,要给予民间借贷以合法地位。”

     

        一方面是社会上充裕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却是广大中小企业对资金“如饥似渴”;一方面商业银行掌控着80%的金融资源,更多服务于国企、上市公司、行业性垄断性企业等不缺金融资源的企业,而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等却得不到金融资源;金融业的利润大部分来自于实体经济,但却从实体企业中拿走的利润过多,使其失去了发展积极性——让金融更加有效地支持企业发展,支持实体经济在今天似乎变得更加迫切而艰难。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分析,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金融改革的出发点是适应劳动力、土地以及其他要素总体较为充裕的禀赋,强调金融体系动员资金的功能。因此,利率、汇率等资金价格的管制,以及能够迅速动员储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间接融资体系等,总体上适应了前一阶段经济增长的要求。“但是随着中国要素资源禀赋出现根本性变化,新时期对资源配置效率的要求已经超越了对铺摊子的规模诉求。这相应需要一个更加高效、市场化、富有弹性的金融体系支持经济转型。”

     

        他认为,目前中国金融体系很多方面还停留在为传统经济增长动员资金的定位上。“能够获得正规金融体系支持的往往是重资产的大企业,轻资产的服务业、农业、科技企业等的金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这种不适应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凸显出越来越多难以调和的矛盾和问题。

     

        “目前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尚有很多不足。”在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看来,目前实体经济发展方向不明确、不清晰,升级换代遭遇瓶颈,导致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也缺乏动力和方向,“这个问题不仅仅是金融改革可以解决的。”

     

        保护消费者:金融改革可以做什么?

     

        原本只是投资基金公司借用银行网点销售的高回报理财产品,却打着银行定制的旗号;银行工作人员利用其银行身份及渠道私自向投资者出售理财产品;一心想获得高收益的储户听信银行员工误导,购得的“银行理财”竟是前期投入大、投资周期长的“保险理财”;银行人员承诺的短信告知投资回报情况不但没兑现,原来产品一直处于亏损之中……

     

        瞄准了投资者期待获得高收益的迫切心理,频频抛出无风险、高收益的承诺,但实际收益却与当初的承诺“大相径庭”。近年来,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金融产品投资需求的同时,标榜着保本无风险、高收益高回报的银行理财产品却频频让消费者受伤。

     

        “监管层一再强调,银行的理财产品要实现‘买者自负’和‘卖者有责’,投资者在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看清楚相应的条款和风险,而作为银行,也要把相应风险的理财产品卖给有相应风险承受能力的人,不能为散户胡乱配备一些高风险的产品。”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金融业日趋繁荣。但随之而生的金融业暴利、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权益得不到保障问题也渐渐突出。消费者在众多产品和服务中作出最优选择的能力始终依赖充分和良好的信息披露。在消费金融领域,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专业性非常强,进一步加剧了交易信息的不对称。尤其是在金融产品风险较高时,金融机构往往会刻意隐匿潜在风险、后果责任等信息。

     

        华尔街有一句名言:保护中小投资者就是保护华尔街。同样,保护中小投资者就是保护中国的金融市场。

     

        相比国际方面的最新动态,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方面仍有一定差距,首先是没有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门立法。其次,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协调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第三是金融消费者投诉与纠纷解决机制方面需要整合,金融业需要统筹考虑建立统一的金融消费者权益救济渠道。

     

        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焦瑾璞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要推动完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框架,畅通金融消费者投诉受理渠道,同时建立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评估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他强调,要督促、引导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消费者教育活动,强化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教育责任,提高金融消费者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风险来袭:“吃利差”能延续吗?

     

        长期以来,中国房地产业融资主要来自银行贷款。这也意味着两者在风险关联上密不可分。“房地产开发大量的资金来自银行,一旦开发商还不了贷款,银行就会被套住;如果经济形势不景气,房价可能会在一夜之间跌破,给金融机构留下坏账。”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金融论坛上,卓越置业集团执行总裁张远如是表示。

     

        如果说当前房地产的风险还是潜在的,那么银行业不良资产出现明显反弹却是不争的事实。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5265亿元,创最近3年来的新高。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3》指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8年来首次出现反弹,信用风险有所显现,理财产品、民间借贷等领域风险亟须引起警惕。报告指出,新增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市场经济较活跃、中小企业较密集、外向型程度较高的长三角地区,光伏、钢贸、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成为不良贷款反弹的主要行业。“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状况往往会滞后两到三个季度,这将对银行带来非常大的压力。”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

     

        银监会数据显示,到2013年4月,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已接近140万亿元,接近10年前的5倍。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日前在外滩国际金融峰会上表示,银行这几年盈利高,主要是这几年银行资产膨胀得太厉害。“利润当期性与风险滞后性,往往让大家容易看到现实的盈利,而看不到金融业潜伏的风险。”

     

        盘点我国银行业收益,利差仍是主要收入来源。2012年五大国有银行中,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最高的交行超过81%,最低的中行也突破70%。然而,在经济增速放缓、金融脱媒深化、利率市场化提速、同业竞争加剧、银行监管力度加大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靠“吃利差躺着挣钱”的发展盈利模式恐怕要画上句号了。

     

        巴曙松认为,当前金融改革的总体思路应当是:围绕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来展开。他建议,以更加富有效率的金融市场和更加市场化的金融机构来化解当前经济金融体系中存在的地方融资平台及高杠杆率的风险;以发展直接融资市场体系和多元金融工具加速推进中国的重工业化进程;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来提升监管部门和宏观调控部门对整个金融体系的调控能力;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来抓住全球金融动荡背景下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有利时间窗口;以社会资本有序进入金融行业增加金融体系的活力;以金融改革配合其他经济领域的重要改革,提高改革的协同效应。

     

        (本报记者 温 源)

     

        专家观点

     

        金融市场化促进企业投资

     

        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中国要素市场化,最为滞后的是金融领域,明显的后果是投资需求不足。作为投资的主体的企业,民营小企业有投资需求,但金融市场的服务没有跟上,有心无力。企业无法有效开展投资,导致政府来创造投资,这样的投资低效益且不可持续。只有推动要素市场化,宏观调控的效率才有微观的制度保障。

     

        用金改化解系统性经济风险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我国金融领域出现使我国经济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系统性风险的隐忧犹在。从储户来讲,存款流动性很强,容易出现挤兑风险。从银行来看,风险的集中度也非常高。要化解系统性风险,还是要发展资本市场,主要是债券市场,因为债券市场和银行存款有可替代性。

     

        以人民币离岸中心为改革蓝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我国是在逐步开放资本账户的同时加快人民币跨境使用的,这也是特定时期、特定国际货币体系调整所带来的一个机会。目前我国利用香港作为离岸市场,形成一个市场化定价的人民币利率汇率,然后可以充分发展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供国内参考来解决国内系统风险的化解问题。

     

        民间金融亟待规范化

     

        北京大学教授曹凤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小微企业很难得到正规银行的贷款,出现了非常多的问题。小微企业主要靠小型金融机构来解决资金需求,这些民间金融组织需要合法化、规范化、阳光化。民间金融机构的利率应该开放化,应根据资金成本来确定,根据风险覆盖来确定。

     

        (陈恒整理)

     

        金融改革大事记

     

        1997年 证监会成立

     

        1998年 央行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恢复公开市场业务;保监会成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第一次大规模的改革注资

     

        1999年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创新处置不良资产

     

        2000年 民生银行上市,打开金融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2001年 我国银行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

     

        2002年 中国银联正式成立

     

        2003年 银监会成立,确立“一行三会一局”金融管理体制;商业银行股改开始;中国人寿香港、纽约上市;中国人保香港上市

     

        2004年 平安香港上市;中国银行改制成股份制商业银行

     

        2005年 建行率先于香港上市;人民币汇率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2006年 三大商业银行成功上市

     

        2007年 外资行取得国民待遇

     

        2008年 保险法修订;工行招行获准设纽约分行;外资行获批境内发卡;农业银行股改开始

     

        2010年 中国农业银行正式在上海和香港两地上市

     

        2011年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

     

        2012年 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汇改携手利率市场化大步前进;境内所有具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均可依法开展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陈恒整理)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