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聚焦海峡论坛

    明月何曾是两乡

    ——第五届海峡论坛大会侧记

    《 光明日报 》( 2013年06月17日   03 版)

        “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的祖先是从大陆来的!我是泉州人!我是惠安人!我是大岞人!我们都是一家人!”站在海峡论坛大会的讲台上,白发苍苍的台湾基隆大岞村村长张细山泉州乡音浓重,却引来全场最热烈的掌声。

        今天上午9时,由两岸73家单位共同主办的第五届海峡论坛大会,在福建厦门海峡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两岸1700多名嘉宾齐聚一堂,围绕着大会“聚焦亲情、共圆梦想”的议题,建言献策,共谋福祉,增进感情。

        统计显示,台湾2300万人口中,有80%的民众祖籍福建。迁居台湾的台胞,从来没有忘记家乡,甚至把故乡的地名带到台湾。正如张细山所在的基隆村庄名叫大岞村,是因为他的故乡在惠安崇武镇大岞村。

        几百年以来,虽然分居两岸,但乡亲骨肉之情犹存,潮牵汐连,血脉相融。“两岸同胞是一家人,应当彼此信赖,彼此扶持。”台湾嘉义市农会总干事萧淑丽认为,海峡论坛“叙了亲情,话了友谊,谈了合作,谋了发展”。她说,两岸农业合作正从最初的技术共享走向产销深度对接,两岸老百姓将得到更多实惠。“我确信,两岸之间未来的合作空间将是无可限量的,必能创造互惠双赢。”

        连续5年,台湾高雄市图书出版事业协会理事长苏清足都亲自到厦门参加海峡论坛。“现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两岸中国人的主流民意,它是一股潮流,挡都挡不住。”她说,“海峡论坛的举办,就是要鼓励和推动两岸同胞的全方位交流,深化两岸一家人的亲情。”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海峡论坛创办五年来,扎根基层,联结两岸,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深远的历史影响。”中华文化推广协会理事长赵怡说,“实践证明,两岸人民同根同源,有着共同的追求,只要顺势而为,就一定能够不断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天地。”

        (本报厦门6月16日电  本报记者 马跃华 高建进 罗 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