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17日 星期一

    一家之言

    发展有活力的区域高等教育

    刘剑虹 《 光明日报 》( 2013年06月17日   16 版)

        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地提出了“区域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思想。在这里,讲“区域发展”,虽然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但其核心是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在现阶段主要是推进区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意味着应由短期适应性调整转向长期战略性调整,突出以创新驱动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战略和发展道路,这样使得提高区域经济自主创新能力、综合竞争力及国际竞争力成为结构调整新的目标要求。

        毋庸置疑,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源头与动力来自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作为省域规划的浙江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纲举目张地指出“九大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基本范畴与发展愿景。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则根据上述规划精神,将“长三角”和本省作为高等教育“区域”概念的主体内容,指出“优化结构、提升水平,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主要任务,其要点是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和结构,尤其是学科结构和专业结构,明确要求各高校根据我省产业集群发展和高校分类发展标准,大力建设一批生物、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产业和海洋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物联网产业、新材料产业及核电关联产业等新兴战略性产业相关的专业与学科。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思想是建立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基础上的,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一个体现。

        浙江省是我国东部的一个经济发达的区域。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与开拓创新,浙江省高等教育搭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从高教小省一跃成为高教大省,在全国省区内率先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并快速地向普及化迈进。它像浙江省的经济格局一样,有着清晰而有活力的区域特征。首先形成了以省城为中心、甬温为副中心的高等教育体系“骨架”,进而形成了设区市的中心城市“一本多专”或“一本一专”的全覆盖式的区域高等教育体系的“经络”,最终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区域高等教育网络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这对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即通过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密切配合,有效地实现区域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

        浙江的区域高等教育一个显著特征是发展的多元性和多样化。从体制到结构,从学科专业到人才培养,都渐显着与区域经济结构相关联的多元发展趋势,如杭州的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校艺术、信息学科的迅速发展,宁波的先进制造业与高校机械、化工和工程类学科群的形成,湖州的新农村建设与湖师院水生生物学为重点的涉农学科崛起等,形成互相关联、彼此促进的产学研结合关系。

        笔者认为,区域高等教育多元发展上应有更多的举措和更大的作为:

        要进一步理顺区域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根据分类管理和区域发展相对均衡的原则,按照本科院校、专科院校两类对目前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作进一步梳理与定位。本科院校一般由省管或“省市共管、以省为主”,专科院校则由市管、行业主管或市与行业共建。与此同时,还要建立省市高等教育协调性组织和本科、专科各自的合作联盟——院校协会,以此来构建浙江高等教育的区域分工和统筹协调机制。

        要真正将专业设置权还给高校和本科、专科院校协会,省市政府只履行专业备案职能。同时,在高校与院校协会之间进行专业设置的权限界定和规范授权。一般应由各高校独立提出专业设置与调整方案,再由本科院校协会、专科院校协会承担专业的区域性统筹任务。本着自律与约束的精神平衡与调整各校专业方案,以体现专业的区域分工与特色。

        要重视区域性产学研合作组织建设。省市两级政府在产学研合作的建设上要担负起主要的促进作用。各高校要主动自觉地把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办学的基本思路,与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包括商会或行业协会)建立广泛而有深度的合作关系,为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将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大学管理,形成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作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应有之义。

        要切实优化区域高等教育的财政结构。首先要改变政府的高等教育拨款方式,以增加生均拨款为主,大大压缩专项经费在高校财政中的比重,让校长根据本校实际和区域发展的要求自主地确定投入的重点与结构比例。其二要形成宽松而有吸引力的吸收社会资源办学的政策与措施,尤其是要激发民间资本对于高等教育投入的热情与名利驱动力,从而形成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多元发展的壮美图景。

        (作者系浙江省湖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