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17日 星期一

    伊朗新总统鲁哈尼实现执政构想不容易

    《 光明日报 》( 2013年06月17日   08 版)
    赵和平画

        伊朗大选结果15日正式揭晓,伊朗温和保守派和改革派共同推举的总统候选人哈桑·鲁哈尼正式当选伊朗下一届总统。

        此次伊朗大选的气氛远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热烈。根据伊朗电视台的报道,伊朗官方规定在大选前的一天内,禁止再举行相关的宣传造势活动,但从电视画面上依然可以看到残留的竞选人海报。为避免西方媒体带有偏见性的报道,伊朗国内的许多网站都无法访问。伊朗首都的多数投票站设在学校和清真寺,选举当日秩序井然,行人和车辆不多,但投票点选民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不时还有披着黑色头巾的妇女赶来。投票点门口都有荷枪实弹的警察把守。

        鲁哈尼获得了全部选票的50.7%,由于鲁哈尼已获得大选中的简单多数,他已正式赢得大选,而无需进入第二轮投票。在当地时间14日深夜,当得知哈桑·鲁哈尼当选的消息后,成千上万的鲁哈尼支持者上街庆祝,有人高喊改革万岁的口号,还有人高喊“内贾德再见”,而鲁哈尼的大部分支持者都是35岁以下的青年选民,看来要求变革在伊朗已经是大势所趋。许多久居伊朗的外国人称,此前他们从未见过伊朗街头有这么热闹欢庆的场面。哈梅内伊在大选结束后发表讲话说:“大选真正的胜利者是伊朗这个伟大的国家。”美国白宫也表示,尊重伊朗人民的选择,并祝贺伊朗人民参与政治进程的勇气,而世界舆论对此次伊朗大选的结果均有积极评价。

        鲁哈尼被普遍认为是伊朗温和保守派和改革派的双重代表性人物,与现任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相比,鲁哈尼显得相对温和,不那么好战。鲁哈尼师从伊朗前总统、78岁的拉夫桑贾尼,不少人认为,投鲁哈尼的票就是投拉夫桑贾尼的票。尽管拉夫桑贾尼被取消了参选资格,但人们普遍认为,鲁哈尼是拉夫桑贾尼的影子,鲁哈尼在前台,拉夫桑贾尼在幕后,而拉夫桑贾尼一直被认为是伊朗温和保守派的领军人物。

        鲁哈尼在处理核谈判问题上相对温和,但西方舆论普遍认为,鲁哈尼的温和态度并不能改变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伊朗的核政策仍然受到哈梅内伊的控制,但鲁哈尼当选为总统无疑会使得伊核问题国际谈判的气氛变得好一些。鲁哈尼在竞选中曾保证,伊朗寻求与国际社会建设性的互动,包括缓和国际社会对伊朗的制裁,以缓解伊朗的经济困难。鲁哈尼坚持认为伊朗的核计划是为了和平利用核能。鲁哈尼强调,我们不会让过去八年的历程再继续下去,我们应寻求和解与和平的政策,鲁哈尼的观点似乎是对内贾德总统执政八年对外政策的基本否定。

        尽管鲁哈尼大选获胜,并称之为是温和主义对极端主义的胜利,鲁哈尼还宣称将在国际事务中采取新政策,但舆论普遍认为,鲁哈尼在外交政策上的转向不会那么快。在核问题、叙利亚问题上,伊朗很难放弃原有立场。但鲁哈尼在管理经济方面将被赋予较大权力。鲁哈尼本人被称为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的桥梁,但因其伊斯兰教士身份而深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信任,同时又能被伊朗改革派所接受。

        尽管鲁哈尼打算推行“伊朗新政”,但鲁哈尼奉行的外交政策弹性很有限,所有重大的外交决定,都牢牢控制在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及其教士手中,鲁哈尼要想执政顺利,就必须协调好未来伊朗政府与伊朗宗教势力和革命卫队的关系。鲁哈尼说,我从来就不是一个极端主义者。鲁哈尼能否实现自己的“伊朗梦”,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本报伊斯兰堡6月16日电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周 戎) 

        链接 

        哈桑·鲁哈尼

        1948年11月出生于塞姆南省的索尔赫市。鲁哈尼从少年时代起就研习宗教,在伊朗1979年革命前就坚定支持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创始人霍梅尼。鲁哈尼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喀里多尼亚大学获博士学位,能说流利英语、德语、法语、俄语和阿拉伯语。

        1980年至2000年任议员,1989年至2005年任最高领导人的顾问班子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下属战略研究中心主任,1991年为伊朗确认国家利益委员会成员,1999年任由神职人员组成负责挑选最高领导人的专家会议成员。在伊朗改革派总统哈塔米执政期间,2003年至2005年任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负责监管浓缩铀的暂缓实施,缓解西方对伊朗核项目的压力。(陈克勤)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