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17日 星期一

    看似问过去 实则问未来

    ——纪录片《苦难辉煌》观影交流研讨会发言摘登

    《 光明日报 》( 2013年06月17日   11 版)
    过夹金山(油画)
    刘亚洲
    曹健林
    贺福初
    徐伟新
    汪晓荣
    罗松多吉
    徐远林(人物素描:郭红松)
    《苦难辉煌》原著作者金一南(左六)和导演徐海鹰(左四)在拍摄现场
    四川小金达维的喇嘛庙,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毛泽东居住在这里。
    图为烈士刘伯坚的遗书

        编者按:纪录片《苦难辉煌》在央视播出后反响热烈。国防大学和本报日前共同举办该片观影交流研讨会。今天本报摘要发表研讨会上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的讲话,以及该校国防安全学院6位学员的发言。

     

        以史为鉴悟大道

     

        国防大学政委 刘亚洲

     

        关于历史,有三句话既耳熟能详,又特别值得琢磨。

     

        第一句话是:“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这是清代启蒙学者龚自珍说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要知规律、行大道、走正道,就必须先治史修史、先懂得历史。特别是当事业处于关键时刻,前景光明,但有矛盾、有困惑,甚至有歧路时,从历史中寻找智慧,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显得更为重要。《苦难辉煌》这部书、这部片子,之所以引发强烈反响,引起人们沉思,就在于它应时而生,恰逢其时。1949年3月,进城前夕,毛泽东提醒全党高级干部,要再读《甲申三百年祭》,不做李自成,那是一个关键时刻;60多年后的今天,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又处于关键时刻。尽管我们目前所处的环境,不像片中那样腥风血雨,但我们所面临的考验之复杂,与当年堪有一比。这时就特别需要我们去学习历史,去重温历史,从历史中懂得大道,寻找正道。《苦难辉煌》这部片子正好为当下提供经验,也提供警醒,让我们再次见识了信仰的力量。这是这部书、这部片子的魅力。

     

        第二句话是:“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也是龚自珍说的。灭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不仅枪杆子可以做到,笔杆子也可以做到,就是把其历史进行重写,进行颠覆。所以,很多问题不仅是历史问题,更主要的是政治问题。但对此,我们现在很多人反而不清醒,总以为是全球化时代,是开放时代,不应该强调意识形态,而恰恰我们的对手从来也不糊涂。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历史虚无主义泛滥,否定完斯大林,接着否定列宁,最后全面否定苏共。现在有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打着“重写近现代史”的名义,包着学术研究的外衣,实质是想通过否定党史军史革命史,来否定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在这个时候,《苦难辉煌》横空出世,有力狙击了历史虚无主义,它是一部正史,在历史问题上起到寻找根脉、正本清源作用。它传递的是正能量,有利于党团结全体人民共赴“中国梦”。

     

        第三句话是:“历史不是别人而是历史学家制造出来的,写历史就是制造历史的唯一办法。”这是英国著名哲学家奥克肖特说的。这句话实是在警告,因为写历史的人掌握着对历史认识的话语权,尤其要尊重历史,而不能无所顾忌、随心所欲地书写历史。但这句话也的确道出一个事实:每一代人修史,每一个人写史,因为时代不同,立场各异,即使写同一段历史,也必定是不同的。所以,存在一个关于历史的话语权之争。《苦难辉煌》的写作者、总导演带着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写,带着对党对先烈的情感去拍。更重要的是,敢于解放思想,突破传统党史写法和传统文献纪录片拍法,用小细节阐释大历史,从历史人物的命运来折射和反映历史的大趋势,而且敢于直面问题。很多人反映,第八集印象最深刻、感到最震撼。为什么?因为以前我们对党的早期领导人叛变避而不谈,《苦难辉煌》以开放的心态进行深入刻画,效果非常好。其实,只要尊重历史事实,有什么不能说的,有什么不敢说的。正因为有背叛,才显得忠诚的高贵与珍贵。

     

        常讲常新的故事

     

        科学技术部副部长 曹健林

     

        《苦难辉煌》讲的是一个当代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老故事”。我们从幼儿园到研究生思想理论课,从歌曲,小说到影像资料,从不同的片断、不同的侧重了解过这个故事。“所有的历史都是今天的历史”,这个故事是真正的常讲常新。

     

        少儿时期和青年时期从这些故事中感受最深的是勇气。“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满天风雨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报归楚王仇”。早期共产党人的英雄气概就是和这些惊天动地的绝命诗一起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中国工农红军被学者认为是最纯粹的命运共同体,有着战斗力最强,百折不挠,无坚不摧的特点。我当年在担任中科院长春光机所领导时从中受到启发,向全所四千人承诺组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成了长光所的一句流行语,很快这个所就改变了面貌。今天的长光所依然是全中科院最大、人最多的研究所,还是职工心最齐,最团结的研究所。要衷心感谢先烈,他们的团结奋斗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

     

        我和同事读过《苦难辉煌》后直接的反应就是两个字:震撼!令我震撼的是信仰。正如电视片脚本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从哪里来?是信仰。信仰支撑着勇气,信仰凝聚成团结,共产党人的信仰是真正无法撼动的大山。我曾有幸多次和两弹一星元勋们开会,也在多种场合聆听他们的教诲。是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吸引了他们,折服了他们,共产党的崇高信仰加上炎黄子孙的责任感和科学家的理性和良知,促使他们抛弃许多今天人们还在拼命追求的东西,毅然回到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全国人民一起投入到火热的新中国建设之中。

     

        以两弹一星元勋为代表的优秀科学家,用他们的言传身教昭示了一种信仰,这种信仰是《苦难辉煌》所讴歌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拓展和延伸。对于这种信仰我们要珍视,中国的科技工作者要走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发展道路,这种信仰就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为有牺牲多壮志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 贺福初

     

        看了《苦难辉煌》后,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信仰的精神在于牺牲精神。

     

        中国共产党崛起于积弱积贫因而一盘散沙的中国。但正是这个起于50多人的小党,仅在28年的短暂历史瞬间就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让中国人当家作主、扬眉吐气!中国共产党摧枯拉朽、扭转乾坤的力量从哪里来?这本书、这部片给了人们振聋发聩的回答:信仰!而信仰的精魂何在?牺牲精神!

     

        “为有牺牲多壮志”。在凄风苦雨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为了救民众于水火,无数共产党人赴汤蹈火,用青春、热血和生命唤起工农千百万;衣衫褴褛的红军冲破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走过雪山草地等千隔万阻,以“九死一生”的巨大生命代价完成人类有史以来最撼天动地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更为了救民族于灭顶,共产党人高举“抗日”义旗,不计生死之仇放蒋抗日、深埋皖南之恨联手击寇,高唱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唤醒四万万民众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

     

        简言之,中国共产党人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以自身巨大的牺牲唤醒民众、唤起民众,终于将一盘散沙的中国汇聚成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我们清晰地看到:这股强大力量的源头就是共产党人救国救民的信仰,而点亮民众信仰的火种、激发民众自觉相随的感召力就是共产党人惊天地、泣鬼神的牺牲精神!这才是共产党人信仰的精髓!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在和平建设时期,有人忘记了我们的天,这就是我们的民族;有人忘记了我们的地,这就是我们的民众。共产党人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天和自己的地,继续发扬先烈的这种牺牲精神,做到敢于牺牲名和利,顶天立地实现中国梦。

     

        直面历史实事求是

     

        中央党校副校长 徐伟新

     

        《苦难辉煌》是党史教育的一部优秀作品,叙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如何从苦难中磨砺煎熬,最终完成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壮举;《苦难辉煌》也是军史教育的一部优秀作品,人民军队从它诞生那一天起,除了一支军队所禀赋的基本职能、任务,还特别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中华民族复兴所寄托的神圣使命;《苦难辉煌》还是战争史、战略史教育的一部优秀作品,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军队将领们的智慧、独到的战略视角以及灵活机动的战役战术,是人类战争理论园地盛开的一朵奇葩;《苦难辉煌》又是人类美好情愫集大成的优秀作品,忠诚、勇气、坚毅、团结、助人、积极乐观、不怕死、不怕苦等,这些人性最灿烂的美德在中国共产党人、中国红军将士们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苦难辉煌》体现的实事求是、襟怀坦白的精神特别令人欣赏,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能够不断面临险境甚至绝境,又不断走向胜利的深层原因。不回避问题,直面我们曾犯过的错误,是这部书这个片子一个突出特点。历史从来是在挫折中轰隆前进的,伟人不是不犯错误的人,而是犯错误能够及时纠正的人。毛泽东是一位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的实事求是的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写的校训。在今天坚持实事求是,对我们的党、我们的事业、我们的发展,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

     

        《苦难辉煌》讲的故事都是老故事,但是对我们这些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干部来讲是很不熟悉的,对此,我们的干部教育、军队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工作要跟上,就是传承党和军队的优秀文化、精神和传统。这就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加强党史、军史、革命史、国史的教育。

     

        若干年前,创办《学习时报》的时候,我和刘德福同志写了《落日的辉煌》,分析研究十七、十八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我觉得《落日的辉煌》和《苦难辉煌》这两篇“辉煌”之作很衔接,前一个“辉煌”写盛世的衰落;后一个“辉煌”写苦难中的崛起,苦难对中国共产党人走向辉煌的精神养育。希望我们的党、国家和民族,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开创新的辉煌。

     

        让历史启迪未来

     

        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汪晓荣

     

        12集历史文献纪录片《苦难辉煌》是党史军史教育的又一部精品力作,有4个特点让人印象深刻:

     

        一是厚重的选材。纪录片《苦难辉煌》精心选择了党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和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抗日战争兴起两个重大转变时期作为研究对象,也是我们党从幼年走向成熟、从苦难走向辉煌的重要时期,从中更加彰显了党的智慧和力量。

     

        二是客观的写实。这部纪录片运用大量实情实景,采访了大量的历史见证者,以“当事者说”的叙述方式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真实还原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中的一个个历史场景。同时,这部专题片首次披露众多鲜为人知的影像史料,让历史人物“有血有肉”。

     

        三是战略的视角。该片把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放在20世纪初世界局势震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中国救亡图存运动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中,思考和探索中国的前途和革命的道路问题,具有宽广的战略高度和历史深度。

     

        四是深邃的思考。该片的点睛之处,在于穿插其中的一段段精辟解说,围绕“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信仰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和思考,很好地回答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重大问题。

     

        这部纪录片最打动人的就是对一些历史人物命运的刻画。在他们当中,有困境逆境中的坚守者,有为主义献身的殉道者。还有千千万万牺牲在枪口屠刀下、雪山草地中的革命先烈,他们至死都坚信不移,他们信仰的主义乃人间之真理。回望历史,不禁感叹,历史长河大浪淘沙,留下的是真正具有钢铁般信仰和意志的人,正是这些胸怀火炬、把自己当作火种的人,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这部纪录片,看似写历史,实则写今天;看似问过去,实则问未来,激荡其中的思想智慧、时代热情,对于我们实现新形势下的“强国梦”、“强军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理想信念是我们精神上的“钙”,也是抵制各种腐蚀渗透的“不锈钢”,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军魂意识、培养一代又一代坚定“举旗人”作为部队灵魂工程、奠基工程、战略工程来抓,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实现“强军梦”的思想优势、组织优势、政治优势。

     

        维护忠诚这张“名片”

     

        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罗松多吉

     

        纪录片《苦难辉煌》对于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从而进一步唤起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个伟大的民族,首先必须具有伟大的精神,高尚的品质,而后才谈得上伟大复兴。这伟大的精神、高尚的品质之一,就是忠诚。探寻中国共产党90多年充满苦难辉煌的历史足迹,我们能够感受到有一种强烈的情感犹如重锤击打着心弦: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无数共产党人用忠诚造就的奋斗史。可以说,忠诚,就是共产党人的一张永不褪色的名片。共产党员应当倍加珍惜,维护好忠诚这张“名片”。

     

        把忠诚视为信仰。作为一名党员,要忠于党,忠于国家和人民,要把忠诚可靠作为自己永远的信念和操守。要将信仰根植于心,把操守付之于行,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的干扰和精神蛀虫的“腐蚀”。始终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忠诚于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事业,做到表里如一、身体力行,把“忠诚”作为人生的底色和行动的指南。

     

        把忠诚作为担当。忠诚是一种不舍不弃,更是一种担当。它意味着在理想信念的坚守路上,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海胸怀,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气概,要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的无私奉献精神。

     

        把忠诚熔为激情。对党和人民及事业的忠诚,就是要把忠诚转化成澎湃的激情、持续奋力前行,永不言退。共产党员要像维护生命一样维护忠诚,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坚守忠诚。唯如此,才能以高尚的人格引导人,以榜样的力量示范人。

     

        信仰照耀强军路

     

        某集团军政委 徐远林

     

        历史文献纪录片《苦难辉煌》,再次展现我党我军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壮丽图景,昭示共产党人其身可亡、其志不移的坚定信念。品味苦难、以史镜鉴,聆听先烈生命写就的绝唱,感悟先辈坚如磐石的信仰,我们在实现强军目标的进军中就有永不衰败的力量。

     

        信仰是根,信仰是魂,信仰是安身立命之本、固本奠基之源。我党之所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根本的就是,始终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牢牢把握部队建设正确方向,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信仰是理想,信仰是方向。面对改革深水区、发展攻坚期和转型关键期,我们必须始终以敏锐的眼光看待复杂形势,坚定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以发展的视角看待矛盾问题,坚定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信仰是力量,信仰是担当。追忆历史、缅怀先烈,不单单是去怀念、感伤,更重要的是要敢于担负、敢于奋斗。我们必须凝聚兴军强军共识,必须加快兴军强军步伐,必须担当兴军强军之责,切实将激情与热血融入到兴军强军的命脉中,确保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信仰是意志,信仰是品格。《苦难辉煌》纪录片犹如一道清泉,时刻滋润每名共产党人的灵魂。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就是要先做真人、再追真理,始终做到忠诚不渝,本色不变,气节不改,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苦难辉煌”留给我们的精神与信仰必将光耀千古,凝聚起强军强国最伟大的力量。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