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15日 星期六

    管 见

    早期黄埔军校与高职教育比较

    刘育钢 《 光明日报 》( 2013年06月15日   10 版)

        虽然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创办的黄埔军校和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中国大陆的高职教育有着时代的不同和教育性质的不同,但是若从他们各自的特点相互比较,笔者以为对于发展高职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关于创办黄埔军校的目的,孙中山在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开学典礼的讲话中说得非常明白。他说:“中国革命虽然有了13年,但是所用的军队,没有一种是和革命党的奋斗相同的。”“由于我们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因为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便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职业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能力和潜力,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促进经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我国的职业教育兴起于上世纪初叶,是“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的举措之一。民初以来,国内战乱频仍,国家又遭外敌大面积的入侵,使刚兴起的职教窒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高职教育得到跨越式发展,到了2010年已达到1246所。包括高职教育在内的职业教育为中国产业提供了源源后备大军。

        提倡尚武精神和“军事救国”是中国近代救国思想的方案之一。黄埔军校创办的时间虽然落后于诸如保定军官学校及各省的讲武学堂,但其特点主要有:政治教育和军事教育并重,又侧重于政治教育。孙中山非常重视有理想、有主义、有精神的革命军的创建。

        高职教育的特点对高职生的教育和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职学生具有生源成份多重性和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等特点,学校必须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手段,才能使教与学相互适应和谐,使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30多年来,各高职院校既坚持站位我国教育事业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又坚持立足于直接面向地方社会经济建设、面向基层、面向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管理人才,极大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地方经济增长中其贡献率占有一定的分量。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为彰显,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为清晰和深刻。今天,我们借鉴黄埔军校成功的办学经验,对于落实有些指导性的意见和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推动发展高职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很有意义的。  (作者: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