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14日 星期五

    光明时评

    回应民意远比关注“道歉信”重要

    胡印斌 《 光明日报 》( 2013年06月14日   02 版)

        当地政府理应从这一事件破题,举一反三,彻底解决城市管理中存在的诸多沉疴,严格约束权力,真诚服务商户,回应民意关切,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

        延安市“城管踩头”事件受害者刘国峰的“道歉信”继续发酵。此前,刘国峰曾证实,公开信确实是受他委托向社会发布的。但据《新京报》报道,6月12日,刘国峰表示,“信不是我写的,不代表我的意思。”目前刘国锋仍在医院住院,并称身旁有延安市城管局安排的专人陪护,“不方便多说”。

        事件愈来愈热闹了,却也到了“繁华落尽”见真章的时候了。尽管刘国峰前后说法不一,忽而委托发信,忽而又否认,而无论怎样变化,文本俱在,公众自可透过那一封意在道歉的“道歉信”,略约窥见事件背后的纠结与杂乱。

        刘国峰当然会纠结,从最初的惨遭踩头凌辱回过神来,身为延安商户的身份意识也就随之复苏。今后的路应该怎样走?6名城管协管员已被辞退,而新的协管员也会陆续上岗。维权成功的快意想必很快就会消失,而日常的生活还将继续。尽管目前还很难设想,这一事件是否会产生诸如“报复”“刁难”之类的后果,但总被人惦记着,未尝就是一件好事情。可见,如果说刘国峰有一些类似“道歉信”涉及内容的表态,也并不奇怪。

        然而,之所以强调刘国峰与“公开信”的意思相近,是因为这封试图消弭舆论的“公开信”实在太过雷人,以致原本或许有意缓颊的刘国峰也不愿认同了。

        具体而言,且不说,文本表述方式多有“高度重视”“迅速成立调查组”“网络上存在部分不切实际的传言”,“引起一些社会不安定的因素”等等,公众耳熟能详的善后字句,难脱“八股”官腔气味;即以“公开信”的内在思路而言,也不合常理。究其根本,信中的主要内容大概是事件已经得到妥善解决,媒体和网友可以就此打住云云,而这些意思很容易被理解为当地政府抑或管理部门的公关努力。

        一个突发事件发生了,政府部门积极应对,并进行一些危机公关,这并无不妥。如果方法得体,不仅可以维护地方形象,甚至可以成为重塑形象的契机。2008年贵州瓮安的群体性事件,同样给“城市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然而瓮安并没有刻意讳饰和闪避,而是直面矛盾,以扎实的行动重新赢得了民众的信赖。

        反观延安城管,自从踩头事件发生之后,尽管“高度重视”,却举止失措,要么推出“临时工”卸责,要么解释豪车系借用,要么搞出一封不知道谁写的“道歉信”……这样的危机公关,左支右绌,与搪塞何异?

        当地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理应从这一事件破题,举一反三,彻底解决城市管理中存在的诸多沉疴,严格约束权力,真诚服务商户,回应民意关切,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若能如此,“道歉信”究竟是谁写的其实已不重要。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