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0日,青海人把他们最新亮相的标志性会展活动的名号更改为“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青洽会)。
这两天,记者穿行在青洽会5万多平方米的展示现场,穿行在3000多家参会企业的展台间,穿行在1万多位参会客商和更大规模的参观人流中,只要谈起 “绿色发展”这个词,大家就异口同声:青海,就是要绿色发展不动摇。
6月11日,青洽会特别安排了“绿色发展国际高峰论坛”,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惠宁率省内各级领导和各界听众听取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驻华首席代表爱德华·柯文斯·史密斯,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中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柴发合等专家关于建设绿色青海的建议。
无绿色就无发展
“绿色发展国际高峰论坛”现场,中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柴发合说:三江源地区处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黄河、长江、澜沧江共同的发源地,地势高峻、气候寒冷的自然条件与独特的生物区系,造就了范围广阔、构成复杂却又相当脆弱的生态系统。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说: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内陆干旱区,属荒漠、半荒漠地区,区域生态相对独立,为独立的内陆河水系;高寒低氧,气候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以荒漠植被为主,植被稀疏;60%以上为荒漠、盐壳、戈壁和沙漠、风蚀残丘,风大沙多。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适宜人居生存环境空间较小,自我修复能力低,一旦破坏难以恢复。
自“十一五”以来,青海从自身资源禀赋条件和生态地位出发,以缓解资源约束和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把加快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的“牛鼻子”。循环经济已成为青海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目标是打造具有青海特点的循环经济品牌,实现青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绿色发展。
省委省政府曾郑重表态:青海宁可牺牲发展速度,宁可牺牲GDP,也绝不能牺牲生态、牺牲环境。省委省政府曾郑重决定:“今后在面积达34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地区,禁止矿产资源开发,不提工业化口号,不考核GDP指标。”
青海向绿色致敬
走科学发展之路,青海人直接受益了。
大家说,在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形成了以资源精深加工等为主的东川工业园,以中藏药、绿色食品、生物资源精深加工为主的生物产业园等;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已建立以盐碱化工和新型建材为主的德令哈工业园,以煤炭资源综合利用、配套盐湖资源开发为主的乌兰工业园等。一个各具特色、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园区生态产业集群正在形成,资源富集的比较优势正在凸显。
此外,在青洽会这个以经济数字为重要话题的会场,我们发现,许多青海人能说出与此类似的观点:青海,不缺少历史的厚度,也不缺少文化的张力,更不缺少精神的价值。我们应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特别要把文化建设融入经济发展的所有细节,使其成为绿色发展的特殊而重要的元素。
青海人认识到,青海的地理地貌、自然风光、民族文化,无不呈现出一种原生态、多样性的大气之美、磅礴之美、壮观之美。以“藏羊”、“金诃”、“柴达木枸杞”为代表的青海特色品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同行业的佼佼者;以“八瓣莲花”、“布绣嘎玛”为代表的唐卡、刺绣民间手工艺享誉国内外高端消费市场,整个世界正越来越认识到,青海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
青海人认识到,如果说“青洽会”、“藏毯会”、“环湖赛”、“清食展”等大型展会悄然深化着青海人开门纳客、合作共赢、融合发展的印象,那么以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三江源国际摄影节”、“世界山地纪录片影视节”等系列节会,也在向世界传达着青海人与世界和谐发展,共创生态文明、和平幸福的人类生存环境所持有的积极态度。上述印象、态度,都在影响着青海以外的人们与青海对话、交流、合作的热情与信心。
青海人认识到,如果说这几年青海富裕了,那是绿色理念为青海创造了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如果说青海人出门更加受人关注且受人尊重了,那是因为青海人的绿色发展理念与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需求更加契合,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了更多的信心。
绿色路任重道远
在本届青洽会上,青海很多地方领导都告诉我们:他们十分注重把构建特色优势产业基本产业链与“转方式、调结构”紧密结合,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融资能力不强、落地和建设条件不成熟的项目不安排签约。因此,不仅今年青洽会签约金额创历史之最,签约项目质量和成熟度也大大好于往年。
人们注意到,在“绿色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上,当专家学者提到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五大问题时,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惠宁等领导十分关注。
人们注意到,本届青洽会“绿色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从“建立绿色发展评价体系、新能源产业发展、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三江源生态保护对北半球气候的影响”等方面,专注于“绿色发展”这一主题。
人们注意到,6月10日下午,青洽会青海文化产业项目推介签约会举行。会上,北京普罗之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省文化新闻出版厅签署了关于推动青海文化“走出去”合作框架协议,与省文化馆签署了“青海花儿”推广协议,与省文化艺术职业学校签署了少年儿童合唱团天籁之声推广合作协议,与省部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签署了合作协议。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吉狄马加,副省长张建民等领导十分关注签约会的每一个细节。
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惠宁说:青海要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先行区,增大青海生态贡献的独特优势。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实施以来,三江源地区水源涵养能力整体提高,草地退化趋势初步遏制,生物多样性增加,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制约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去年底,国务院批准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这既是重大机遇,更是艰巨的使命和责任。
青海在发展,绿色在高原延展。(本报记者 刘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