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13日 星期四

    专家学者评论·刘海峰专栏

    高考可贵,在于提供公平竞争机会

    刘海峰 《 光明日报 》( 2013年06月13日   02 版)

        今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为确保高考期间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公安部交管局在6月5日就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各地交管部门本着全力保障、尽心服务、尽量照顾的原则,精心组织高考期间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维护良好交通秩序,确保考场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公安部交管局特别强调,对接送考生车辆的轻微交通违法行为,予以教育提示后照顾放行。6月6日上午,受强降雨影响,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境内部分地区交通中断,额尔古纳市消防大队甚至调动装甲运兵车等特种车辆,运送交通受阻地区考生提前抵达高考考场。

        为什么高考会受到举国上下的高度重视?笔者以为,主要是因为高考提供了可贵的公平竞争机制,人们都很珍惜这种公平竞争的机会。

        考试选才遵循的是能力本位原则,主要是通过测量“才”来决定取舍,才学是考试的基本元素,因此考试自古以来就有“量才尺”的说法。一个人的身高、体重可以通过度量衡来检测,一个人的体能需通过跑和跳来检测,一个人的才学,或者说知识和能力则需通过考试来检测。

        高考具有以考促学的功能。出身于富贵之家的子女具有较好的受教育和备考条件,但他们至少必须像其他人一样勤奋好学,具备相当的文化水准和素质,才有可能通过激烈的考试竞争。这就像游泳一样,一个人下到河里,能游得过去就游过去,不会游泳就游不过去,家庭出身再好、金钱再多都救不了他,只有自己学会游泳才行。虽然家道殷实的子弟可以请高水平的老师辅导,但无论如何也要自己努力读书才能够获得提高。因此,总体而言,能够获得高分的学生,才学水平通常较高。

        实行高考制度有其弊病,但不用高考制度必将造成更大的祸害。理论上说,考试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才方式,实际上目前却找不到更好的可操作的公平竞争方式,而考试的办法至少可以防止更坏的情况出现。

        现行高校录取形成主要取决于高考成绩的状况,有其客观历史原因。由于目前的高考制度实际上很少考虑考生的平时表现和学业成绩,仅凭高考分数高低依次录取新生,这是存在不足的。“文革”前,高考曾被指责为没有坚持政治方向等等,并导致1958年和“文革”期间停废统一高考。然而,取消考试,实行推荐上大学后,“走后门”成风,高教质量严重下降,其恶果大家至今仍记忆犹新。

        1977年恢复高考后,在所有高校招生考试文件中差不多都有“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这一条原则规定,可实际操作下来,很自然地就演变成目前这种以分取人的现状。由于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都将上好大学视为最好的选择,努力追求升学率,因此,为了对升学有利,中学和单位给学生的表现评语都尽量写好一些,即使实际上有缺憾,也想方设法轻描淡写。因此,高校录取很难依据操行评语来考核,不得不采取“唯考分是取”的办法。在重人情、关系、面子的中国传统文化环境中,发展到以高考分数为主要录取依据,反映出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

        (作者系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