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西宁6月11日电(记者刘 鹏)2013青洽会青海文化产业项目推介昨天签约,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项目青海沿线重点项目发布。
近年来,青海省初步走出了一条以昆仑玉、热贡艺术、藏族织毯、民族服饰、工艺美术等为重点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全省共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单位)61个。到2011年底,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共有7198多个,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近10万人,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9.45亿元,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1.88%。
昨天,北京普罗之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青海省有关单位签署了一系列青海特色文化产业“走出去”合作框架协议,涉及“青海花儿”的推广,与青海省部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合作等内容。
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整体项目包括四川、西藏、甘肃、青海、云南的部分区域,以及国家命名的青海“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四川、陕西“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5个省(区)、7个自治州、2个生态区。项目主要是通过在这些区域内实施一批具有带动示范作用的文化产业项目,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扩大民族地区就业,促进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用发展文化产业的手段为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民族大团结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和物质条件。
据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巡视员孙若风介绍,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项目青海沿线重点项目青海片区共规划23个文化产业项目,总投资达29.08亿元。
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项目涵盖黄南、海北、海南、海西、果洛、玉树6个自治州所辖30县(市)和3个行委,海东、西宁部分藏族乡。该项目以黄南州及国家命名的青海“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核心区,以海北、海南、海西、果洛、玉树5个自治州为辐射区域,以西宁市为城市枢纽,突出环青海湖、三江源、热贡艺术藏区文化板块。以藏区文化资源实现产业转化为目的,以文化产业项目为支撑,以特色藏民族文化县、乡、镇为载体,依托唐蕃古道、三江源自然生态保护区、青海湖、青藏铁路(公路)、黄河沿线,大力实施藏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形成国家以及西部地区有鲜明特色的文化产业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