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唐湘岳 通讯员曾欢欢、戚家坦)记者了解到,从今年秋季起,湖南大学的优秀讲师也可以申请担任博士生导师。这是自2011年来该校取消导师终身制,实行导师岗位动态管理后的又一举措。
近年来,为了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湖南大学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博导动态选聘制度等系列举措,博士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连续两年获得“全国百优”,并在近3年各级博士论文抽检中无一不合格。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导师是关键。而打破传统的导师终身制‘金饭碗’,这就意味着只有符合条件的老师才会被聘为博导、硕导。导师只是岗位不再是身份。”该校研究生院院长李庆国说。
按原来的办法,年轻教师进了学校,先要熬上5年甚至8年,评上教授以后,再“熬”成博导,就意味着终身有资格招收博士生。这样一来,一些没有好的科研项目、研究方向的导师,但因为是“博导”,就要带博士;另一方面,一些优秀的青年教师,通常缺乏科研助手,即便有指导博士生的能力和水平,且获得了重大科研项目、课题,因不是“博导”,也不能培养博士。
为此,2011年,湖南大学出台《博士生指导教师招生资格审核办法》。从当年开始,不再进行新增博士、硕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只从年龄、科研水平、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对导师招生资格进行认定。达到招生条件的可不受职称限制。
得益于这项政策,两年来,先后有25位青年副教授成为了博导,其中最年轻的博导只有28岁。与此同时,也有34名教师没有通过博导招生资格审查。
此外,去年起,湖南大学在对导师的科研能力、基本素质等进行考核的同时,学生也对导师的指导态度、指导时间等方面进行评价。两者测评总分低于60分者将直接被取消博导资格。
今年秋季起,学校又将博导申请权限拓宽到讲师。李庆国说:“博导岗位动态管理后,从制度上淡化了以往的博导终身制、博导‘待遇化’,强化了导师岗位意识与责任意识,也逐渐还原了博导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