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11日 星期二

    张晓光:

    历尽艰辛追梦人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11日 04版)

        2013年4月,47岁的张晓光以优秀成绩入选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他的飞天路,走了整整15年。

        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之前,张晓光已是空军某飞行大队中队长、一级飞行员。像他的许多航天员战友一样,选择意味着舍弃,意味着风险与挑战,意味着漫长的等待。

        一次次参加选拔,一次次抱憾落选,一次次为战友祝福、壮行,一次次把自己关进办公室默默独坐,张晓光流过泪,擦干眼泪又进了训练场。

        “如果说成功是生活的一部分,那么挫折也是;成功者其实不仅仅是从不失败的人,更是从不放弃的人。”他把挫败比喻成太阳初升时的几片云彩,“当我从自身查找到不足、制定好改进计划,阳光就暖烘烘地照在我身上,心里充满了希望。”

        多年来共同训练生活、即将并肩飞天的战友聂海胜说,张晓光很执著,为了事业自始至终坚忍不拔。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记得,初进航天员大队时,张晓光的低压缺氧耐力检查没有一次性通过,心里有些阴影,头两三年一检查这个项目就会出点问题。他没有气馁,反复揣摩、练习,状况越来越好。

        有人不理解这种坚持。张晓光指着蓝色航天工作服上的徽标:“这是国旗,这是我们的任务标。把航天服穿在身上这一刻,我觉得非常自豪,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神十飞行中,张晓光的主要任务是辅助指令长实施手控交会对接,确保指令发送的时效性和准确度。而作为交会对接的备份航天员,他在地面进行的模拟训练已经超过2000次。

        即使在神舟九号飞行突破手控交会对接技术之后,这一操作仍然是世界航天活动公认的高难度、高风险环节,对乘组协同配合要求极高。

        训练中,张晓光和聂海胜偶尔也有争执。王亚平急了,一脸严肃地劝说:“哎呀,你俩别吵了!”每到这时,两人会同时看着亚平,扑哧笑了。

        在张晓光看来,三个人的默契配合让繁重的训练变得愉快。“我们能组成乘组,是一种缘分,彼此间的承诺和信任就是我训练的动力。”聂海胜和王亚平则将张晓光比作团队的“开心果”。热情、开朗、爱开玩笑,有他在,气氛就特别轻松。

        太空授课环节中,张晓光还将担任摄影师,用手持摄像机拍下授课画面,实时传回地面。

        “推拉跟进这些基本知识好学,但用一个镜头讲述长达40分钟的完整故事,就得好好动脑筋。”他反复练习拍摄技巧:哪里该给个特写?什么时候要换个角度?能不能再往上跟一点?临时上阵的业余摄影师,对自己的要求一点也不业余。“这是任务赋予我的责任,我必须全力以赴。”

        他最近在读《科学的历程》,一本关于人类科学史的书。书页空白处,记下点滴心得——用的,还是28年前父亲送给自己的那支“英雄”牌钢笔。

        张晓光接到军校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父亲把这支被全家视作宝贝的钢笔交给儿子:“用它书写你的人生。”

        这嘱托和张晓光的梦想一起,存放在他心中最柔软的地方。风雨经年,温暖依旧。(据新华社甘肃酒泉6月10日电 新华社记者 白瑞雪 赵 薇 杨 雷 李宣良)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