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科伦实业集团创业于17年前,是以制药为主业的一家大型跨国公司,其医药制造和医药流通均进入中国医药十强,目前在哈萨克斯坦、缅甸都投资设厂,销售渠道遍及76个国家和地区。
在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之际,四川科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革新与媒体畅谈民营企业如何走向国际化。
民企国际化 面临风险和挑战
民营企业走出国门需要哪些条件?刘革新认为,一个企业要走出去,要具备三个层次的条件,第一是作为企业来讲,要有为国际化战略设计生产的高质量的产品;第二是国家的软实力,可提供最大的国家影响力支持;第三,在进入国要找到政策接口。就企业而言,第一条最重要,也就是产品要有核心的竞争力。
作为全球大容量注射剂和抗生素全产业链的生产企业,科伦的走出去之路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早在15年,科伦的输液产品就通过自发的商贸渠道进入缅甸,并在缅甸树立了正面的产品形象。这为后来在缅甸投资奠定了基础。科伦在哈萨克斯坦的企业将在今年8月落成,10月份产品上市销售。
所以,刘革新认为民营企业要实现国际化,第一是产品要走出去;第二是国际化过程中,有经验的销售代表要进来,形成国际化销售的总的策略;第三,国际化战略依托的是企业要有核心竞争力,要把竞争对手与自己列一个表,权衡自己能全面超越对手。
刘革新说,民营企业如果没有长时间的准备,走出国门将会遭遇意想不到的困难,对风险要有充足的准备。
尊重文化才能取得成功
科伦的国际化之路通过滚动式发展,实现了稳健增长。但刘革新却说,民营企业无论你对当地文化有多了解,实际上都不能深入其中。因此,尊重当地文化,起用当地人才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策略。
他认为,企业在进行国际化战略考虑时,最重要的不是当地的经济数据,而是当地的人文、历史、外交及国民精神状态等因素。
刘革新说,在分析了无数跨国公司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后,明白了任何一家优秀的跨国公司,成功的前提是要尊重当地的文化,实现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我们在哈萨克斯坦、缅甸已经证明了这样的路线是成功的。”
在刘革新的企业,英文水平高者比比皆是,但他却认为懂经营、懂贸易的国际化人才太缺乏了。他通过大量使用本土人才,实现了企业快速融入当地社区。只有国际化团队与本土融合,才可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功。
走出去是必由之路
尽管民营企业走出国门闯市场充满艰险,但这却是很多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后实现再次扩张的必由之路。
刘革新说,选择缅甸投资合作,不仅因为缅甸有5700万人口,85%的药品是依靠进口。更为重要的是缅甸是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一部分,缅甸是东盟的桥头堡,进入缅甸就意味着进入东盟,这是一个人口超过6亿的庞大市场。所以中国有出息的民营企业,在国内产能已经饱和的前提下,拓展国外市场是未来的必须选择。他计划用5年时间扩展东盟,成为东盟市场大输液和抗生素药的第一品牌。
选择哈萨克斯坦,刘革新的理由更为充分。哈萨克斯坦辐射中亚5国,而且如果以哈萨克斯坦为依托,还能远攻东欧市场。刘革新在哈萨克斯坦的策略是收购当地企业,边生产边投入,降低了经营风险。(本报成都6月8日电 本报记者 李晓东 危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