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05日 星期三

    深化“善行河北” 建设“好人之城”

    ——沧州公民道德建设座谈会发言摘要

    《 光明日报 》( 2013年06月05日   13 版)
    “好人奶奶”谢清洁为贫困学生送去新书包。资料照片
    博爱人生爱心社成员在献血。资料照片
    王红心(左)为贫困家庭送“福”。资料照片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新要求。去年以来,河北全省大力开展“善行河北”主题实践活动,形成了善意浓浓、善心涌动、善行如潮、善曲高奏、善果累累的生动局面。以“爱沧州、作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为统领,沧州市深化“善行河北”,建设“好人之城”,公民道德建设风生水起:累计评出3500多名“沧州好人”,先后有13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上榜人数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省辖市第一。“好人之城”建设得到广泛认同,已经成为沧州的靓丽名片。

     

        在重要历史机遇期面前,如何进一步提升公民道德素养,以良好的道德风尚增强对外竞争的软实力,形成促进发展的软环境,这既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群众的迫切诉求。沧州的经验无疑对此有所启发。为此,本报和河北省委宣传部日前召开座谈会,邀请各界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研讨,特将发言摘登如下。

     

    让好人梦想成真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 颜晓峰

     

        好人梦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根深蒂固的梦,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内涵。唱响中国梦,就是要同时唱响好人梦。几年来,沧州从“沧州好人”典型宣传评选,到“好人之城”公民道德工程,做的就是中国梦包含好人梦、好人梦进入中国梦的大事情,做的就是让人的善良本性充分张扬,更多的人争当好人,好人受人尊重的好事情。

     

        当今是一个需要好人、呼唤好人、塑造好人、催生好人的时代。“沧州好人”的涌现,正是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普及、在深化的体现,是社会主义公民素质在成熟、在提升的样本。“好人之城”的建设,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践自觉,是对好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把握的理论自信。

     

        我们看到,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多种复杂原因,学不学好人,当不当好人,赞赏不赞赏好人,有没有好人梦,在一些人那里确实成为一个问题。这表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从倡导好人道德做起。沧州是在认认真真地夯实公民道德工程的基础,是在实实在在地从弘扬社会正气、匡正不良风气抓起。

     

        呼唤好人精神,将好人平民化,就是在全社会树立一种人人可以达到的道德标准,让好人成为最为普遍的人、绝大多数的人、随处可见的人,让好人梦成为每个人的梦。建设“好人之城”就是要在一座城市培育一种好人文化,不仅人人尊重好人,而且每个人都自尊自重心中的好人情结;就是要在一个地区倡导一种好人价值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收入有多少、职位有高低,但只要做一个好人,就是一个值得学习、享有声誉、受到尊重的人。

     

        让好人梦想成真,既是个人的美好愿望和自我责任,更是社会的发展目标和公共责任。沧州做的工作就是培植有利于好人生存生长的土壤,营造保护好人、鼓励好人的氛围,建立好人好报、奖善惩恶的机制。好人大行其道,必然标志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健康向上。

     

    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典型范例

     

    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艾文礼

     

        建设“好人之城”,是深化“善行河北”、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典型范例。

     

        “沧州好人”层出不穷,“好人之城”建设成果丰硕,背后是对道德建设的不懈追求,体现了三个“得益于”:

     

        得益于对道德建设的高度自觉自信自强。多年来,沧州市各级党政班子对道德建设的重视没有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动真的、来实的。市委、市政府将其作为实施沿海开放带动战略的重要支撑,将建设“好人之城”与建设“沿海经济新城”并驾齐驱,把对平民楷模的崇敬写进城市发展史中,谱写了一曲道德赞歌。

     

        得益于对道德建设的执著坚守。沧州市各级领导班子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跑好道德建设这场持久的“接力赛”,将其写入了市委文件,对“善行义举”的种子勤培沃土、善加滋养,才形成了今天好人的种子随风飘扬、处处生根、生命力极强的“蒲公英效应”。

     

        得益于对道德建设的探索与创新。无论是“沧州好人”评选,还是先进典型宣传,无论是好人后援会的建立,还是建设“好人之城”的提出,都是把道德建设规律、沧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与群众现实需求完美结合的产物。正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宏大叙事”融入“沧州好人”评选这个“具体而微”的实践中,说百姓话,讲百姓事,解百姓忧,才使公民道德建设在沧州更富感情味,更具吸引力。

     

        深化“善行河北”、建设“好人之城”,丰富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规律的认识。在这些探索与实践中,我们深化了四点认识:真重视才能立长久;群众参与才能有活力;好人好报才能好人频出;春风化雨才能深入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释的中国梦,凝聚了亿万中华儿女的意愿,是当今中国的高昂旋律。河北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奏响了筑梦兴冀的时代强音,发出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动员令,描绘了河北版的中国梦。这些为深化“善行河北”活动,推动“好人之城”建设拓展了新空间。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精神,以新的视角、新的思维来审视,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来推动,不断深化“善行河北”活动和“好人之城”建设,为实现中国梦集聚正能量。

     

    建设“好人之城” 打造美丽沧州

     

    中共沧州市委书记 焦彦龙

     

        为什么要实施道德工程、建设“好人之城”?

     

        是作为一种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开放、竞争、法治,也需要道德,道德是支撑起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根本力量。正是基于此,我们把“沧州好人”典型宣传评选活动作为道德建设的一个探索形式提了出来。

     

        是进行一次创新。在群众思想活跃且多元化的新形势下,让道德建设真正富有成效,必须创新。“沧州好人”评选就是从普通老百姓入手,从最朴素的道德入手,在全社会形成“讲道德、做好人”的浓厚氛围。

     

        是发挥一种引导。社会中不缺少善行,不缺少好人,往往缺的是树立好人风尚的平台,缺的是好人品牌的引领。连续6届3500个“沧州好人”典型发挥了引导作用,成为推进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正能量。

     

        是满足一种需要。好人也是生产力。实施道德工程、建设“好人之城”,目的就是弘扬一种无私、奉献、大爱的精神引领道德风尚,打造一个更加优越的软环境和软实力服务保障发展,激励全市干部群众万众一心谋发展、搞建设。

     

        实施道德工程、建设“好人之城”的具体做法是:打造品牌。把“沧州好人”作为道德建设的一个品牌着力打造,以“沧州好人”评选活动推动“好人之城”建设;群众参与。活动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评选好人的过程,变成群众广泛参与的过程;丰富活动。重点组织开展两项活动:“沧州好人”评选活动、“爱沧州、作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围绕这两项活动,还在各行各业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实现道德实践全覆盖;善待好人。成立沧州好人后援会,开展以帮资金、帮发展、帮教育、帮健康等为主的“十帮”活动,成为“沧州好人”的坚强后盾。

     

        通过建设“好人之城”,沧州唱响了大爱文化,提升了软环境软实力,擦亮了城市名片,推动了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几年的道德建设使我们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有作为、能成功;道德建设要接地气,成于自然,贴近百姓;道德建设谁抓谁受益;好人好报方能好人频出。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抓好基本道德规范践行,抓好基础道德行为养成,以更多身边好人凝聚更多正能量,不断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沧州人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教授 韩庆祥

     

        人这一生无非做两件事:一是道德做人,二是能力做事。从古至今,沧州的历史文化传统具有重道德做人的基因。

     

        当今沧州经济社会发展内在要求注重公民道德建设。首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注重环境建设,人在创造着环境,人的道德品质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利用市场经济及其市场机制。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会出现物化生存、精神懈怠现象,很可能导致有些人身上出现道德沦丧的倾向。于是,在有些地方,就会出现做好人难、老实人吃亏现象。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即人的道德、能力、社会心理与日常生活世界要与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这就内在要求提升人的道德素养。

     

        正因如此,沧州市委做出了英明的战略决策:海选“沧州好人”,建设“好人之城”;而且强调要把“沧州好人”与“好人之城”做实、做长久:在价值导向上,他们倡导不让好人吃亏,注重践行;在战略上,他们确立建设“好人之城”常抓不懈战略;在制度安排上,他们要求正确处理好形神关系、魂体关系、内外关系、道术关系、主客关系;在机制上,他们积极建立领导机制、管理机制、考核机制、奖惩机制、宣传机制、后援机制;在环境建设上,他们积极主动去解决食品、窗口行业、公共场所等的道德问题,倡导善人、善事、善举。

     

        他们的努力取得了良好效果:促进了经济发展,GDP由过去全省倒数第三提高到今天的全省前四;促进了社会和谐;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释放、传播、汇聚了正能量。

     

        为了进一步建设“好人之城”,我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既注重好人,也关心能人;二是应通过公正的用人导向和利益分配,确保“好人之城”得到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会人人释放正能量,才会拥有好的工作环境、好的工作作风和好的生活作风,才会自觉做到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进而人们才愿意去做好人。

     

    “沧州好人”的道德启示

     

    求是杂志社原总编辑 张晓林

     

        “沧州好人”是沧州公民道德建设创立的品牌,同时也是全社会公民道德建设的微缩景观;既体现了现阶段道德发展的向善向真向美的本质特征,也反映了广大群众、普通百姓由来已久的真实的道德世界和道德情操,留给我们诸多道德启示:

     

        弘扬道德先进性,凝聚道德广泛性。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复杂环境下搞道德建设,既要讲道德的先进性,也要讲道德的广泛性,尤其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而“沧州好人”的公民道德建设和品牌恰恰体现了这点:既含有厚重的优秀传统文化,又反映了社会和时代的需要;既有道德的先进性,又反映了群众认可的广泛性;既凝练通俗,又涵盖宽广;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引领包容道德的多层次、多样性,具有巨大的道德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感染力,显现出极大的生命力和活力。

     

        彰显道德理想人格,推动道德现实发展。“沧州好人”是现实生活里群众中的一部分先进道德楷模,是出于群众而高于群众、出于现实而高于现实的,在他们身上寄托着百姓长期追求和热切向往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他们的道德境界、道德情操和品质,从不同侧面反映和体现了党的十八大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广大群众发自内心渴望和拥戴的“好人”。

     

        突出道德自律,体现道德规律。公民道德建设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但作为道德的本质和规律来讲,主要还是启发和依靠人们内心的良心和信念来产生力量、发挥作用,重点在于道德教育、道德引领。“沧州好人”公民道德建设的亮点恰恰在于运用道德楷模引领道德风尚,呼唤和发挥人们内心良心和信念的道德力量,因此很好地突出和体现了道德自律,也很好地把握和遵循了道德规律。“功到自然成”,这种用心用功于道德教育培养和道德楷模引领的好做法、好经验,是很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好人”,中国梦的道德期盼

     

    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 尹韵公

     

        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我们面临的物质文明建设任务非常沉重的话,那么,经过30余年艰辛奋斗,在我们成功摆脱贫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面临的精神文明建设任务则是相当巨大的。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和矛盾凸显期,各种利益调适,各种诉求汇聚,各种矛盾加剧,各种观念激荡。社会中的所有成员都回避不了这种精神层面的冲击:面对现实种种诱惑和迷茫,我们应该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沧州人民以他们丰富而生动的实践,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重大课题;他们全力塑造和推崇的“沧州好人”,就是一份精彩而出色的答卷。

     

        “沧州好人”告诉我们:物质文明建设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也要跟上去;只有二者都上去了,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和谐、美满、幸福的工作与生活的宜居环境。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犹如孪生兄弟,谁也离不开谁,我们不能只注意一头而无视另一头。沧州作为“好人之城”,正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文明合力推出来的,只有一个建设力量是不够的,也缺乏这个“劲”所必需的全部动力。

     

        “沧州好人”还告诉我们:在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中,要把道德建设放在首要位置,重心突出。我们不仅要崇拜伟大英雄,同时也要竭力打造工作和生活在身边、周围的“好人群体”。用身边的“好人”,感动周围,激励普通,辐射社会。事实证明,人们的生活质量优劣、幸福指数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建设的程度。道德建设搞得好,人们的生活质量就优,幸福指数就高。

     

        “沧州好人”还告诉我们:凝聚社会共识力量,降低社会管理成本,重要的抓手就在于全力推崇“好人”,大力培植“好人”群体,努力营造“好人”辈出的舆论氛围和社会风尚。在道德建设方面投入一元钱,它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可能要超过十元、百元甚至千元。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的确,“沧州好人”是非常感人的,情、言、声、义等四个条件,全都具备。总之,“沧州好人”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美橱窗展示。将“沧州好人”推广到全国,必定有助于我们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道德期盼。

     

    好人好报在这里成为常态

     

    河北省社科院邓小平理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王彦坤

     

        在“好人之城”建设中,沧州市通过舆论褒奖、制度设计和工作举措,树立“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的导向,用科学有效的制度鼓励、引导、激励和保障更多的人积善心、行善事、做好人,好人好报在这里成为社会常态。

     

        完善褒奖激励机制。奖励是让善行得到善报最基本的手段,这不仅是对善行者本人荣辱感的激发,也是对社会成员好事善举的有力鼓励。沧州市近年来连续开展“沧州好人”评选活动,大张旗鼓进行荣誉表彰,进行物质奖励;切实保护“沧州好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越来越多的人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完善好人后援机制。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道德模范有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沧州市建立好人后援会,努力解决“沧州好人”和道德模范的实际困难。几年来,好人后援会坚持帮资金、帮发展、帮教育和帮健康等“十帮”活动,常年关爱慰问“沧州好人”和道德模范,使他们及其家人生活有保障、有依靠、有尊严,真正将好人有好报、善行有善报落到实处。

     

        营造崇德向善氛围。让善行有善报,社会氛围尤为重要。在好人有好报的社会氛围里,人们会自觉自愿做善事而不是做坏事,坏人坏事会受到相当的遏制。沧州市综合运用多种传播手段大力宣传“沧州好人”典型事迹,使广大群众时时能听到、处处能看到、人人能感受到善行的力量,崇尚美德、向善行善的良好社会氛围熏陶和感染着每一个社会成员。

     

        “好人之城”建设是个长期过程,需要继续进行制度机制创新,进一步强化“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的导向,使积善心、行善事、做好人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追求,从而汇集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好人”心声

     

        从一辈子做好事的谢清洁身上,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道德的力量。她是一盏璀璨夺目的明灯,温暖了别人,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人加入到善行的行列。2010年元旦,清洁爱心传承基地成立,如今已从最早的一支志愿服务队、二百多人,发展到九支志愿服务队、两千多名志愿者,营造着浓浓的爱心氛围。

     

    ——清洁爱心传承基地发起人邱玉生

     

        世界上什么最幸福?选择生命燃烧的人最幸福,帮助孩子改变命运最幸福。当孤儿开口喊我“妈妈”的时候,当分别4年多的一对母子通过我的帮助终于相见的时候,当失足青少年走上正途,工作上取得成绩时,我心里洋溢的是幸福。我帮助过很多人,他们或许不记得我的名字,但他们记着的是——我是一名人民警察!

     

    ——“沧州好人”典型代表、沧州市公安局政治部民警王红心

     

        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爱,都有一颗积极向善的乐于助人的心。一个爱字就说明了一切,不管寒冬炎夏,爱心社的志愿者们都心甘情愿地去奉献爱心。是爱,让我们义无反顾地传递着正能量。

     

    ——“沧州好人”典型代表、博爱人生爱心社发起人董志强

     

        “沧州现象”回答了一个问题——“好人写得完吗?”答案是“永远写不完”。我在采访“沧州好人”的过程中加入了志愿者队伍。我想,哪怕我们每个人的付出都微小得不值一提,但只要这千千万万个“一点一滴”汇集起来,就是一片壮阔的波澜!

     

    ——《燕赵都市报》记者李家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