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自去年起对来自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双反调查,并在本月初向欧盟成员国建议,从6月6日起对来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加征47%的临时惩罚性关税。官方初裁结果将于本月5日公布。
欧盟这一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受到中国政府和光伏企业的坚决反对。中方认为,欧盟发起针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调查对中国相关产业和就业将造成严重损害,同时也损害欧洲用户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损人而不利己,更会给贸易保护主义提供市场。中方主张双方通过谈判磋商来解决问题,并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出乎欧盟贸易专员德古赫特意料的是,这一看似旨在保护欧盟光伏企业的决定并未受到欧盟各国的热捧。欧委会在初裁前就此案向成员国征询意见。投票中,只有法国、意大利、葡萄牙和立陶宛4个国家投了赞成票,包括德国在内的18国表示反对,5国弃权。虽然这并非正式投票,而且不排除在正式投票前有些国家会改变立场,但这足以说明,欧委会所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有失人心,且不符合欧盟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并在欧盟国家中造成困惑。
无论6月5日正式公布的结果如何,作为挑起这起贸易纠纷的始作俑者的欧委会注定已是输家。欧盟作为一个经济共同体,一直标榜以促进自由贸易为己任。然而,欧委会无端指责中国太阳能企业在欧洲进行光伏产品倾销,对中国光伏产品采取贸易保护主义行动,则公然践踏了欧盟赖以成立的基本原则,也让人不得不怀疑欧委会的用意何在。
在欧盟,光伏产品主要是由德国生产,其他国家基本不生产此类产品。德国为了实现能源转型,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多年来对太阳能产业给予了很高的补贴。不仅光伏电池板的生产可获得国家的补贴,而且太阳能发电,以及使用太阳能电能的最终用户都可以得到国家可观的补贴。这一措施提高了德国的绿色能源的比例,刺激了德国太阳能行业的发展,为德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也刺激了对光伏产品需求的大幅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光伏产品进入了欧洲。
中国向欧洲出口光伏产品的同时,欧洲的相关机械设备、太阳能核心产品对中国的出口大幅度提高。这本应是一个双赢的事情。但是,政府的补贴也使以德国太阳能世界公司为代表的一些光伏企业不思进取。欧盟一些光伏企业长期疏忽了技术改造和创新,在国际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当欧盟经济不景气,政府迫于财政压力取消对太阳能产业补贴时,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则失去竞争力。然而,它们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罔顾事实,先后在美国和欧盟起诉其主要竞争对手中国光伏企业倾销,鼓动对中国光伏产品实行双反调查。此举正好触动了那些被欧债危机、经济乏力搞得焦头烂额的政客们贸易保护主义的神经。
正如德国执政党议会党团的一位发言人所指出的那样,德国光伏产业目前的状况并非中国人造成的,而是德国政府补贴的结果。欧洲一些太阳能业内人士也指出,欧盟对光伏产业给予国家补贴政策失败后,就把中国作为其政策失败的替罪羊,这种做法实在不可取。
对中国光伏产品实行惩罚性关税的做法必然会伤害到欧盟自身。一些太阳能联盟组织和研究机构认为,中国产品一旦退出欧盟市场,必然导致欧洲光伏产品价格大幅提高,并最后导致需求中断,欧盟国家发展绿色能源的计划将受挫。业内人士警告,仅在德国就将至少减少8万个就业岗位,其中涉及光伏工业供应商以及安装公司等。
中欧年双边贸易额达5460亿美元。不断增强的商业联系给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然而,最近一年多来,中欧贸易却在走下坡路,这种状况非常令人担忧。贸易额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欧洲经济不景气,需求疲软。但欧盟不断针对中国的保护主义措施给贸易带来的有害影响也不可小视。欧盟目前尚未走出债务危机的泥潭,在这种情况下欧盟更应回归自由贸易的理念,遵守世贸组织规则。(本报记者 王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