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8月江苏在全国率先开展平安建设以来,经过10年三轮创建,全省八类主要刑事案件逐年下降,公众安全感连续10年保持全国领先。
平安的关键是得民心
记者在江苏采访时得知,今年初,年产值30亿元的敏实集团淮安基地项目,牵涉淮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村民小组、128户居民的搬迁。最初,开发区管委会实施了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先后召开村组干部、群众代表会议,并走家串户,就征地政策、青苗赔付、房屋补偿和安置等,广泛征求意见,给出了以土地换社保的安置方案,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得到了理解和支持。一周内,128户居民全部搬迁,创造了开发区最快的搬迁速度。
带着真情听民声,满怀诚意解纠纷。从2011年起,江苏5.5万多名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破解发展难题,走访群众36.5万人,办实事13.9万件。“来之于民,为之于民”,在党员干部“下沉”的同时,让群众意见“上浮”,市长公开电话、“直通百姓”、“民生播报”等平台成为畅通民意的主渠道。
“法院管不着、村、居委会管不了、部门管不好”是许多矛盾纠纷的共性。小矛盾可能引发大冲突,小纠纷可能引爆“火药桶”。如何化解?江苏率先做起“调解”大文章并逐步深化。自2003年南通市创设大调解机制以来,江苏不断完善社会矛盾排查化解长效机制,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专业调解等有机结合,并创建了从市到村、组的六级大调解网络,用以关注百姓家长里短的“小问题”,让老百姓不跑远路、不花钞票、不打官司、不伤感情,就地解决问题,从而化解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大问题”。
江苏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张新民告诉记者,目前全省基层调解组织共配备专职调解员3.47万人、兼职调解员13.46万人。10年来,全省共调处矛盾纠纷400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其中,95%以上的矛盾纠纷在乡镇村化解。
携手科技 织就安全网
记者在苏州市工业园区了解到,今年2月间,该园区发生一起汽车抢劫案。苏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通过警用地理信息系统、GPS定位系统布警,同时将被劫汽车的车牌输入“智能卡口联网系统”,自动查找嫌疑车运行轨迹。借助“治安监控联网系统”,技侦部门根据重大警情协同预案,提供全程支持。仅过了半个小时,视频智能比对系统自动报警,包围网“无缝”闭合,三个小时后犯罪嫌疑人被抓获。
近年来,江苏省各地大力推进城乡技防建设,打造“技防江苏”,全省主要道路和所有重点单位、要害部位、新建小区治安监控网络实现全覆盖,城市80%以上的老旧小区完成技防设施改造,农村技防镇达99%,技防村达70%,技防入户率达55%。
江苏发挥群防群治传统优势,通过“红袖标工程”、义务巡逻、流动巡防、治安守望等筑起维护社会治安的铜墙铁壁。据统计,去年全省八类主要刑事案件连续第10年下降,破案率持续位居全国前列,连续11年没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道路交通和火灾事故主要指标稳中有降,消防安全指标达到20年来最好水平。
法治成为平安基石
近日,江苏省海安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一起“民告官”案件,县长陆卫东坐在被告席上,自2004年在全国首开先河以来,他已是该县第三任出庭应诉的县长。2004年江苏颁布《法治江苏建设纲要》,提出建设法治省份目标,自此法治建设已成为江苏最有力的“护航”保障。
为保障政府行政行为不“越轨”,江苏充分调动各种法制力量。江苏省政府要求,除了“德、能、勤、绩、廉”,领导干部年终须述“法”。盐城市提出,党委政府出台文件,都要请政府法制机构进行法律审查,把好法制关;扬州还专门聘请公职律师列席政府常务会议,为决策提供法律咨询。
在重点宣传法治文化方面,2011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法治文化建设的省级纲领性文件。两年来,常州的《普法总动员》电子游戏、南通的《老牛阿耕》法治动漫、南京的六合法治农民画等一批家喻户晓的法治文化品牌让群众喜闻乐见。
江苏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小敏对记者说:“建设平安中国既是中国梦的重要篇章,又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的总目标,作出应有贡献。”(本报记者 任生心 苏 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