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03日 星期一

    光明时评

    共同为孩子营造安全成长的环境

    作者:汤嘉琛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03日 03版)

        及时修补法律的漏洞和短板,才能为孩子们安全成长筑好防护网,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应发挥更好的作用。

     

        近期,关于儿童受伤害的新闻不断见诸媒体,引发社会关注。过去许多年里,孩子的欢笑、父母的礼物、美味的食物与精彩的演出,被视为儿童节的核心元素,但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儿童节还有一个重要意义,那就是呼吁全社会关注儿童权益,共同为孩子营造安全的成长环境。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快乐、健康当然很重要,可是如果没有安全的成长环境,快乐、健康的童年就无从谈起。然而,一个值得忧心的现状是,孩子们如今面临的安全威胁比以往明显增多。为孩子们营造安全的成长环境,已是需要全社会共同解答的现实命题。

     

        孩子们面临的安全威胁,有些是显性的——最突出的例子,是近期曝光的数起猥亵性侵幼女案,由此造成的阴影可能伴随受害人一生;除此之外,家庭暴力、交通意外等伤害性事件,也日渐成为家长们担忧的问题。还有一些安全威胁是隐性的,比如心理创伤。这种问题,在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群体中尤为常见,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陪伴与关爱,很多留守儿童缺乏与他人的沟通,很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这些隐性的安全威胁,会给儿童的健康成长埋下隐患。

     

        如今,孩子们普遍拥有更优越的物质条件,但面临的安全风险也在增加。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社会转型期的特殊环境中,孩子们需要面对的社会关系更加复杂,例如个别极端分子为“报复社会”而冲进校园砍杀幼童,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另一方面,孩子们面临的安全威胁是当前社会问题的折射,户籍制度、贫富差距等问题造就的“留守儿童困境”就是明证。

     

        为孩子们营造安全的成长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他们撑起法律的保护伞。针对校园猥亵性侵幼女案,公众在对罪责和量刑的争论中发现,现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相关法规,亟须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和完善。及时修补法律的漏洞和短板,才能为孩子们安全成长筑好防护网。

     

        保障孩子们的安全,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发挥更好的作用。要防范那些可能危及孩子们成长的安全威胁,要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避险意识。同时,要引导孩子们正确对待成长路途上遇到的各种困惑,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社会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为孩子们营造安全的成长环境,离不开对一些社会难题的有效治理。比如,要让留守儿童免于被烧伤和溺亡的安全威胁,治本之策就在于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农村发展困境,让家长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