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03日 星期一

    一家之言

    拓展高师音乐专业的育人功能

    作者:范立芝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03日 16版)

        高等师范教育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以培养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基础教育机构的师资为主要任务。长期以来,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面向上,基本上是中小学开设什么课程,高等师范院校就设置什么专业。因而,全国250多家高师院校几乎都开办了音乐专业,为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源源不断地输送音乐教师,也为社会培养了多方面的音乐专门人才。

     

    培养高素质音乐教师是高师音乐专业的根本任务

     

        毋庸讳言,人才培养是高师音乐专业的第一要务。尽管伴随师范院校的综合化发展和招生规模扩大,许多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已经从原来主要招收师范类的音乐教育专业为主,拓展到招收音乐学、舞蹈、音乐表演等更多的专业领域,但是,师范院校的音乐人才培养优势和特色仍然是音乐教育人才,即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特别是中小学培养音乐教师。

     

        高师院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新一代音乐教师。这是这类学校音乐专业的传统优势和职责所在。尽管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师范院校音乐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走上各类学校音乐课讲台的新任教师的素质与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与提高各类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通过音乐教育提升受教育者审美素质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是,这也正是改革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式的必要性所在。

     

        高等教育所承担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及国际合作与交流诸方面职能方面,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核心职能,当然,作为一所具有学科齐全、文理交融综合性特色的师范大学,从事音乐理论与实践的学术研究,以专业特色和资源优势服务社会,传播优秀音乐艺术作品和音乐文化,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力度,把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更多“中国制造”的音乐艺术品传播到更加广阔的范围,说到底,完成时代交付我们的这些专业任务,关键在于不断造就一代又一代优秀音乐艺术人才。正如“足球要从娃娃抓起”一样,音乐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也要从娃娃抓起,在认知受教育者音乐天赋,培养幼儿、儿童和青少年音乐兴趣,启蒙音乐智慧,教会孩子们123(多来米)、帮助他们奠定音乐艺术审美基础方面,师范院校培养的中小学和幼儿园音乐教师的作用,远远超过专业音乐院校培养的作曲家、演奏家和歌唱家。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高师院校音乐专业要把培养高素质音乐教师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好、切实落到实处。

     

    高师音乐专业要积极担负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

     

        如前所述,高师院校也创办了一些非师范类的音乐专业,这些专业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方式上有别于传统的音乐教育专业,在音乐理论研究、音乐作品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文化服务方面弥补了以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为主的师范专业的不足,有履行传承优秀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艺术需求的责任能力。在担负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方面,音乐专业大有可为。陕西师大音乐学院曲云教授在继承中国传统古筝艺术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系统整理陕西古代优秀音乐艺术遗产,编创并演奏的《香山射鼓》等古筝乐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她古为今用,创造性地运用一千多年以前唐代的音乐曲调,并充分体现了秦地音乐特色,反映了流传千年人们打擂台、斗鼓乐的民俗活动,乐曲由西安古乐传统曲牌《月儿高》《柳青娘》《香山射鼓》等曲牌联缀而成。

     

        吸收、借鉴和传播世界优秀音乐文化,洋为中用,促进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发展和繁荣音乐艺术和文化,在这方面,高校音乐专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资源。近年来,陕西师大音乐学院先后组织排练、在西安人民剧院和北京国家大剧院公演世界经典歌剧《卡门》《阿依达》和《唐璜》,这是国内音乐界首次把三大歌剧用意大利语完整搬上中国舞台,为国内观众提供了耳濡目染原汁原味的著名歌剧音乐盛宴,在国内高校引起强烈反响。多年来,上至央视春晚、各地方台文艺晚会和各种大型活动及公益演出,到处都活跃着高校音乐专业师生的身影,在满足公众对音乐艺术的审美需求的同时,师生践行了“双百”和“二为”文艺方针,积累了舞台表演经验,提高了艺术表达能力和专业水平,履行了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走出了一条音乐艺术人才成长的探索之路。

     

    高师音乐专业育人功能的拓展

     

        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的育人功能,除上述培养高素质音乐专业人才以外,尚有非常广阔的空间值得拓展,就是发挥本专业的人才、学科、艺术作品及表演等方面的优势,在普及音乐知识、传播音乐文化、推广高雅艺术、提升公众审美素质等方面,理应有所作为。

     

        一方面,在高等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精神塑造中,通过经常性地举办公开音乐会、音乐学术活动等,在校内营造浓郁的音乐艺术文化氛围,同时,通过开设音乐类的艺术公选课,给更多非专业的学生提供培养音乐方面的高雅情趣,提供系统学习音乐理论、提高音乐素养的机会,提高在校学生特别是非音乐专业师范生的爱音乐的情怀、懂音乐的技能和用音乐育人的能力。充分发挥高等师范院校在包括音乐在内的艺术学科方面的资源优势,培养出有高雅的艺术情趣、开阔的艺术眼界、较高的艺术鉴赏力、应有的美育能力的教师。他们一旦走上各级各类学校的讲台,即使不是专业音乐教师,仍能在班级党团组织生活、第二课堂活动以及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施展才华,寓教于乐,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怡情,以乐育人,把美育融入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的各个环节,改变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环境下口头上倡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事实上只重智育、轻视德育、忽视体育、无视美育的倾向,有利于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审美文明素质。

     

        另一方面,在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和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过程中,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也可以大有所为。利用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者社区服务以及与参与区域文化建设等形式,把科学的、民族的、先进的音乐艺术和文化传播到更加广泛的公众中,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艺术修养、审美素质、文明素养和文化品位;做好中华文化使者和中国民族音乐的代言人,高等师范院校要加强研究和实践,鼓励艺术创作和演出,促进国家形象传播、中国文化“走出去”,提高民族音乐和艺术文化的影响力、竞争力和国际化程度,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中国历史和现状、懂得中国民族音乐、亲和中华文化,真正使中国文化自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