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走向深蓝的航程上,活跃着海军医学研究所某研究室科研人员。这是一群特殊的“粮草先行官”:他们比厨师更关注菜肴花色品种和营养搭配,比裁缝更重视布料性能和服装款式。他们研制成功食品和服装成果数十项,列装部队,成为推动海军转型发展的生力军。
解决航母上的“吃和穿”
航母上岗位繁多,对服装性能的要求各有不同。研制各种合体战衣,显然不是件易事,海军医学研究所某研究室要在4年里研发70余个品种,压力如山,他们没有退缩。市面上找不到同时符合多项要求的面料,他们就自己动手研究,一举解决面料功能复合的问题;蒸汽防护服、航母连体作训服等多个技术难题,也被一一攻克。2012年8月,航母系列服装成功通过专家鉴定并装备部队,成为“辽宁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吃,同样是件难事。舰上编制舰员数千人,来自天南海北,众口难调。为保证吃饱吃好,该室专家研究形成航母舰面人员和舰载机飞行员指导食谱、常用中西餐食品制作方法、航母餐厨具及日用品配备标准、舰载机飞行员营养供给量及食物供应量建议等一套比较完整的航母饮食保障方法与技术。根据航母舰员不同营养要求,对肉、禽、鱼、蛋和蔬菜制定出不同定量标准,提出航母舰员“4、5、6”和舰载机飞行员“6、7、8”各3种不同的“阶梯型”日食谱食品组合模式,供炊事部门灵活选用。而今,航母饮食基本实现吃饱、吃好、吃出营养的目标。
深海下的全方位呵护
在潜艇密闭空间里,“吃,也是战斗力”字字千钧。
过去,马口铁罐头一直是潜艇出航主要食品。然而,这种罐头口感差、开启困难。该研究室专家应用国内先进食品加工和保鲜技术,研制出100多种常温和冷冻食品。只需放入蒸箱稍稍加热,一道道荤素搭配、色泽鲜艳、口味鲜美的炒菜就“出锅”了。在此基础上,他们借鉴外军军用食品采用餐谱化组合包装的方式,针对不同战位艇员的饮食需求,制定出丰富食谱,并组成“6人一餐份”、“10人一餐份”等不同组合,方便应急作战快速补给。现在,潜艇饮食已形成冷链化保鲜、成品化供应、无烟式加工、自助式就餐的保障新模式,实现自给力和续航力的双突破。
长达数十天的水下航行,是对潜艇官兵生理和心理极限的挑战。潜艇舱室空间狭小,官兵易出汗,洗澡不方便,更别说洗衣服了,一套工作服穿在身上几天甚至十几天,不仅影响舱内空气,也容易患上皮肤病。该研究室针对艇内高温、高湿、油水较多的工作环境,组织力量研制出由抗菌汗衫、短裤和降温背心两套服装组成的潜艇长航服。抗菌汗衫、短裤应用纳米银永久抗菌原理,采用抗菌效果持久的涤棉针织物,具有保障健康、卫生防病的作用;降温背心采用凝胶袋吸收人体热量,增加了接触舒适性。潜艇官兵穿上这种新型防护服,可降低体能消耗,预防皮肤病,延长有效工作时间。
他们着眼海军官兵的特殊需求,先后研制出一系列特种专用服装,如供处理核事故时穿着的核沾染防护服、冬天海上训练和作战时用的舰艇防寒服、强磁场环境下工作需要的磁场防护服以及着眼南沙恶劣地理环境而研制的南沙守礁部队专用服装等,为官兵身心健康提供了全方位呵护。
远航也不觉得辛苦了
随着海军舰艇活动海域逐步扩大、执行任务周期长,远航行动中新鲜蔬菜一直是官兵关注的热点。由于缺少绿叶菜,过去远航后期官兵会陆续出现口腔溃疡、便秘、食欲下降等问题。
该研究室食品专家研究出蔬菜冷藏气调保鲜技术,各种绿叶菜保鲜期由以往的10天左右,延长到40到60天,有的甚至达到80天,从而打破了影响舰艇饮食保障的瓶颈。某型潜艇应用这项蔬菜保鲜技术,在一个多月的任务结束时各种绿叶菜依然新鲜如初,损耗率在5%以下。一些艇员高兴地说:“餐餐都有绿色蔬菜吃,远航也不觉得辛苦了。”
高山海岛和舰船上湿度大,被褥晾晒不便,经常受潮发霉,影响官兵生活。为解决这个问题,该室专家经过两年多攻关,成功研制出6个品种的新型舰艇卧具,有效解决棉被的防潮、保暖问题,保暖量提高30%,且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