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晚8点,在某出版社工作的王晓峰打开电视,将节目锁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的“六一”晚会。在与“六一”晚会阔别多年以后,作为一名年轻的“80后”母亲,王晓峰从今年开始陪伴女儿观看“六一”晚会。“所有的相聚都是久别重逢,”她以一句流传甚广的电影台词来表达她此刻的感受,“鞠萍姐姐、董浩叔叔还在担任主持,很多童年的歌曲弦律犹在耳边,让人回忆起当年那些儿童节的快乐时光;而比起我小时候,今年的‘六一’晚会节目内容丰富多了,舞台也美多了。这种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就像是与故友重逢。从女儿的快乐中,我感受到的,是双倍的快乐。”
亮点与创新
从1986年到2013年,中央电视台“六一”晚会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六一”晚会已成为数以亿计的孩子们生命中宝贵的记忆。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总监庄殿君认为,“六一”晚会不断提升、保持活力并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关键之所在,就是创作者始终坚持“求新求变”的理念。
今年的“六一”晚会一个显著变化是更加注重国际化。本台晚会的国外演员与外国节目数量,都大大超过以往的“六一”晚会,来自俄罗斯、日本、印度、古巴等国的知名艺术团体与演员参与了本次演出。如享誉世界的俄罗斯“同代人”舞蹈艺术团热情洋溢的传统舞蹈《卡琳卡》、日本富士电视台凯斯排舞团的女孩们充满童趣的踢踏舞和印度少年达人秀组合激情四射的拉丁舞以及风靡拉美的古巴魔术师表演的喜剧魔术《五彩缤纷》等。这些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节目,技巧多、难度大、互动性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观赏性。此外,在经典儿歌、动漫歌曲联唱的环节,也出现了外国少年儿童和卡通形象,如俄罗斯的《开心球》、美国的《芝麻街》《蜘蛛侠》等等。
本台晚会的另一个重要变化是加大了科技含量。今年“六一”晚会的录制地点是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厅,与春晚是同一个舞台,舞美创作团队也是春晚的原班人马。整台晚会的舞美设计、音视频制作、氛围烘托等各个方面,均有不少亮点。晚会的主创者充分利用了虚拟技术、在线包装、光影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和元素。比如在《动漫串烧》节目中,利用国际流行的数码技术手段,营造出人物、场景特效三维立体影像相结合,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奇幻效果;舞蹈《十二生肖》在光影变幻中,将牧童放牛、小猴嬉戏、雄鸡报晓、万马奔腾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场景,以高科技包装手段展现出来。
通过加大科技含量,本台晚会不仅为孩子们呈现出浩瀚的宇宙、无边的大海、生机勃勃的春天等等景象,也使整个舞台瞬息万变、色彩斑斓、充满梦幻,进一步强化了整台节目的电视表现力和感染力。
少年梦,未来梦
今年的“六一”晚会紧扣“十八大”中国梦这个大主题,将“中国梦、未来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在党和国家及全社会的关怀下,全国少年儿童幸福美好的生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精心选择和编排的节目内容,使本台晚会对孩子们而言,既是一段快乐的时光,也是一份珍贵的文化记忆和难忘的情感收藏;既是孩子们友情、亲情与快乐的集中体验,也是孩子们感受国家与社会的关注、体现孩子们关注社会与国家的一个重要舞台。
欢度节日的时候,晚会的主创人员没有忘记雅安芦山灾区的孩子们,他们带着全中国人民的关爱和嘱托来到芦山,把七彩的风车插到芦山的各个角落,希望灾区的孩子们自强不息。这时小提琴演奏的《我和你》有了全新的意义,“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如诉如泣的琴声,把电视机前的孩子和灾区孩子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把全国人民对灾区人民的牵挂,特别是对灾区孩子们的惦念演绎得淋漓尽致,爱心和信心在一种大爱的氛围中传递。
作为近年来首次出现在“六一”晚会上的小品节目,《排练》表现了祖孙间的温情和父母与女儿间的关爱,留守儿童走上舞台与父母通话,他们的故事呼唤全社会关注他们的渴望与梦想。
童心如歌,歌声嘹亮。小歌手柳博跟歌唱家一起演唱《春天在哪里》,歌唱家廖昌永和女儿一起演唱《我们的田野》,舞蹈家黄豆豆甘当绿叶,带着孩子们翩翩起舞……那些深受孩子们喜爱的经典儿歌《春天在哪里》《我们的田野》《闪闪的红星》《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以全新的面貌和风格唱响在“六一”晚会上,这些歌饱含着丰富的内涵和美好的记忆,已经成为几代人成长中的重要记忆和宝贵财富,在舞台上实现了美丽传承。
《蔬菜进行曲》的舞台是一个可爱的蔬菜乐园,小演员们扮演成12种蔬菜在菜园中玩耍,小歌手与蔬菜小精灵互动,表达了健康生活、热爱自然的绿色环保主题。
民族传统文化在本台晚会上也得以充分展现:30头漂亮的小狮子由60个孩子舞起来,来自香港的专业舞狮团将与小朋友们一起互动;少林武僧的武术表演,舞狮和武术混搭,新鲜又有趣;十二生肖也被纳入晚会,光影变幻中,老鼠娶亲、牧童放牛、小猴嬉戏、雄鸡报晓、万马奔腾的场景活灵活现。这些节目和我们的民族文化血脉相连,在浓浓的中国情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和万事兴,社会和谐,亲情永续,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小孙子的吻》,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和孩子们一起联欢,都表达了这层涵义。56个民族的儿童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在祖国大家庭的怀抱中健康成长,编织着他们快乐的少年梦、未来梦。
将快乐的节日还给儿童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系教师张登浩是一位年轻的父亲。在他看来,优秀的儿童节目大致应该具有几个特点:首先是节目内容要积极向上,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所以不能产生错误的引导;第二,节目的内容要让儿童感兴趣,要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寓教于乐;第三,节目时间不能太长,这既包括单个节目,也包括整体的节目时间,小孩子注意力的维持时间比较短,特别是幼儿园的小孩子;第四,节目最好能让小孩子参与进去,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强,大多还处在具体运算的思维阶段,明白一个道理或者学会做某件事情,动动手效果会好很多;第五,节目内容的安排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从他们的眼睛中去看世界,这样才能引起共鸣,不要用大人的思维去推测儿童。在他看来,今年的“六一”晚会具备以上的特点,其经验值得借鉴推广。“如今很多儿童节目过于成人化,其实是扭曲了儿童心理,而今年的‘六一’晚会将属于儿童的快乐还给了儿童。”张登浩说。
今年的“六一”晚会名为《快乐的节日》,这首先体现在晚会的节目选取上,体现儿童和快乐的主题。晚会节目涵盖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漫、音乐、舞蹈、魔术、杂技、武术和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在舞台调度上,晚会将嘉年华式的欢乐互动贯穿始终,以新颖的手法,打造出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美轮美奂的场景,不仅让孩子们成为整台晚会的主角,也让晚会成为他们欢乐聚会的现场。
庄殿君说:“在这台晚会的筹备过程中,我们坚持‘有欢乐、有理想、有梦想’的创作宗旨,希望让我们的节目进一步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贴近孩子们的审美情趣,贴近孩子们心中的梦想,让孩子们能真切地感受到,我在欢乐中,欢乐在真实中。只有一心为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助力,才能更好地表达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与传播目的。” (本报记者 饶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