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03日 星期一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喀什小学课堂上的“深圳元素”

    ——记深圳援疆教师、新疆喀什第十八小学挂职副校长韩世国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03日 04版)

        晚上11点,韩世国给记者打来电话:“真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一直在开会……”语气里满是歉疚。但记者明白,自从他成为援疆教师后,熬夜、加班已经变得再平常不过了。

     

        韩世国来新疆喀什支教已经1年零3个月了。与其他支教老师不同,他是带着妻儿一起来的。一年支教期满,他和家人决定继续留在这里。因为,他放不下这里的孩子们。

     

    一家三口都来了

     

        2012年1月,深圳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发出选派第四批援疆教师的通知,在福田区景鹏小学任教的韩世国和妻子张铭一起报了名。

     

        当得知双双被选上时,韩世国的顾虑来了:女儿小芮芮才四岁,俩人都去援疆了孩子谁来管?夫妻俩商量了好几天,最后决定:带上女儿一起去!

     

        到了喀什,语言不通怎么办?工作怎么开展?那段时间,韩世国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新疆、有关喀什、有关援疆支教方面的信息,和同行们讨论如何将深圳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带给喀什的同胞……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2012年2月17日,韩世国一家三口跟随深圳援疆队伍,来到了万里之外的新疆喀什市第十八小学。

     

        韩世国说,他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次来到喀什十八小时看到的那一幕:孩子们冻得红扑扑的小脸儿上绽出了灿烂的笑容。“尽管天寒地冻,但他们的阳光、可爱让我感觉特温暖。瞬间,距离感就没了。”

     

    喀什十八小的课堂活跃了

     

        喀什十八小的师生97%都是维吾尔族,双语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作为挂职副校长,韩世国没来几天,就发现这里老师的汉语教学模式需要改进。“一堂汉语课老师只教3个生字,讲完笔画和拼音后,就让学生反复念,反复背。大家也想改变,但不知道怎么变。”

     

        面对这种情况,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韩世国意识到,要真正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必须提高老师的专业水平。于是,韩世国带领支教老师们克服语言障碍,和当地老师结成了帮扶对子,共同研究汉语教学。

     

        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韩世国和妻子尝试着将女儿喜欢的绘本图书带到十八小。夫妇俩通过大量生动有趣、色彩斑斓的图画,利用简短易懂的文字给学生们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孩子们认识了很多汉字,也开始对阅读有了兴趣。

     

        有一次,张铭给班上的孩子讲了小松鼠吃东西的故事。“隔了几天,他们老远就喊我,‘张老师,咔哧咔哧’,我也笑着做‘咔哧咔哧’的动作回应他们。”张铭说,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很喜欢,他懂得了。

     

        “以前一堂课下来,累得筋疲力尽,学生们还是学不会。多亏了韩校长和张老师将这么有趣的方式引入到教学中,这种方式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他们特别喜欢。”喀什十八小的汉语老师麦哈巴激动地告诉记者。

     

        如今,喀什十八小全校已统一开设了绘本阅读课程。不仅如此,韩世国和张铭还受邀到喀什十小、十二小、十八中等学校授课,绘本教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喀什中小学校接受。

     

    “咱再去一年吧”

     

        2012年年底,韩世国一家三口结束援疆,回到了深圳。然而,回到深圳没多久,韩世国就发现自己总会时不时地想起在喀什做过的一些事儿,想起那边的孩子、家长、朋友,想起刚刚起步的绘本教学……

     

        “要不,咱再去一年吧!”韩世国终于忍不住了,问妻子。

     

        妻子答应了。原来,她也放不下那里的孩子们。

     

        就这样,2013年2月28日,韩世国、张铭带着女儿,又一次飞回喀什,开始了他们的第二次支教。

     

        韩世国有了更明确的目标,他要在全力帮助喀什十八小提升教学水平的前提下,和其他深圳援疆老师一道,努力“做一个架桥的人”,把更多的当地老师送出去接受先进理念,把更多深圳优秀的资源输送到这里来。

     

        喀什市教育局副局长李文威表示,援疆教师不仅促进了“深喀”两地的文化交流,还带来新的学习理念和教学方法,使喀什市的教育事业发生了质的飞跃。

     

        人物档案

     

        出生年月:1969年9月

     

        任教地点:新疆喀什市第十八小学

     

        任教学科:小学语文

     

        任教经历:1992年至1999年在湖北省荆州小学任教;1999年至2011年在深圳市福田区景鹏小学任教;2012年2月至今在新疆喀什市第十八小学支教。

     

        人物评价

     

        同事麦哈巴老师:韩老师特别谦逊、随和,每次见到他都是带着一脸笑容,向我们招招手,特别亲切。他的到来,让十八小的课堂上多了很多生机与活力,真的很想对他说声“感谢”。

     

        学生古丽米热:我们在课堂上发言后,他总是夸奖我们,鼓励我们。我们都觉得韩老师很亲切。

     

        妻子张铭:援疆支教期间,他一直在尽力促进喀什市十八小与深圳教育之间的互访和交流。他喜欢教师职业,他对教育有一种特别的情怀。

     

        教师自述

     

    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其实挺幸福

     

    韩世国

     

        2012年2月17日,我们一家三口随深圳市第四批援疆支教队抵达喀什。当时的喀什还是冰天雪地,女儿非常开心,在路边的雪堆里爬上爬下。我们也对援疆支教工作充满期待。

     

        我们支教的喀什市第十八小学以少数民族孩子为主,其中绝大多数是维吾尔族。教师主要也是维吾尔族。我们首先需要克服的是语言交流上的障碍。点头、微笑、握手成了我们与民族同胞交流的“主要语言”。我们开玩笑说,和他们交流是“连比带划”“连蹦带跳”“连蒙带猜”。他们的汉语表达也常常充满趣味,比如:“配一把钥匙”说成“复制一把钥匙”;“把老师们集中起来开个会”说成“把老师们收集起来开个会”;“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说成“一个人的好点和坏点”……

     

        进入课堂,我们发现老师们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吃力。我们设身处地,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努力发现他们课堂中的闪光点,鼓励并欣赏他们的点滴进步。渐渐地,少数民族同行开始接纳我们,认可我们,并尝试着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在此基础上,我们在学校成立了少数民族汉语、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共同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同事们评价说,课堂上的“深圳元素”越来越多了。

     

        我们把绘本阅读引进少数民族课堂,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精美的图画,少量的汉字,对少数民族孩子学汉语大有帮助。后来,绘本阅读成了十八小的校本课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会主动跑过来和我们打招呼。

     

        在支教的同时,我们也试着走出十八小,和喀什其他学校的同行们交流。我们还走进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帕米尔高原,到塔县城乡寄宿制学校、达布达尔乡小学等,在课堂上与塔吉克族师生交流。这些都是非常难得的人生经历。

     

        2013年1月,一年的援疆工作结束了。回到深圳,我们时常会想起喀什的老师和孩子们,还有刚刚起步的“深圳实验班”。

     

        今年2月,我们再次申请援疆支教,成为新的援疆团队中的一员。有人问我们为什么再次援疆,我的回答很简单:能有机会做一点自己愿意做的,也是值得去做的事儿,其实是挺幸福的!(本报记者 易运文 本报通讯员 杜 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