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02日 星期日

    这是京剧的一次“回归之旅”

    ——《昭代箫韶》带你探幽寻古

    《 光明日报 》( 2013年06月02日   04 版)
    CFP

        “挖掘清代宫廷秘本遗产,复制京剧艺术当初的精致、精细、精彩、精美。”      ——吴江 

        近日,清代升平署宫廷连台本戏《昭代箫韶》在北京长安大戏院连演12场,这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皮簧修旧复原剧目因为再现了京剧童年时代的稚拙本色,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受到了业界的高度关注。

        何为“昭代箫韶”?该项目的总策划、剧作家吴江介绍道,所谓昭代,是指政治清明的时代。箫韶,泛指乐器,借指乐声,代表美妙的仙乐。昭代箫韶,就是盛世雅乐,歌舞太平之雅乐。该剧取材于《杨家将演义》,描写北宋名将杨继业全家尽忠报国、贤王德昭辅政的故事,反映了扬善惩恶的思想。

        “清乾隆年间,由内务府主持,宫廷编写了《升平宝筏》《鼎峙春秋》《忠义璇图》《劝善金科》《征西异传》等多部昆曲大戏。这些剧目大都为240本的两台本戏,《昭代箫韶》也在其中。”吴江介绍说,《昭代箫韶》创编以来,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朝久演不衰,清廷对它的喜爱程度是其他连台本戏所不及的。光绪年间,升平署将原有的240本《昭代箫韶》精简为120本,并将原有的昆曲剧本改为乱弹剧本,即京剧剧本。上演后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嘉赏。

        “我们之所以选择《昭代箫韶》,是因为杨家将的故事在当代观众中认知度较高。”该剧总协调、首都京胡艺术研究会副会长赵书成指出,这次展演贯串始末的是骕骦马和杨六郎,其中不仅有宋、辽两国相争的紧张和矛盾,还有宋国内部忠奸之间的倾轧与抗争。戏中人物关系微妙、情节波澜起伏。

        “日丽瑶台寰宇休明传鼓吹,风清玉荡万方雅乐入歌声”,一副楹联,将我们带入了那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清代宫廷。传统的剧场布景全然不见,取而代之的则是宫廷戏楼,“生平叶庆”的匾额也高高挂在舞台上方。《昭代箫韶》的主创团队考究清代宫廷戏楼格局,对演出舞台进行复古的布景。

        京剧演出中,我们常常会看到11个人组成的乐队被安排在舞台右侧。而《昭代箫韶》却打破常规,将5人组成的乐队安排到台中位置。“这样的做法并不是打破传统,恰恰相反,是在恢复传统宫廷京剧演出的布置。除鼓师以外,其他4人都兼有演奏其他乐器的功能。比如打大锣的吹笙,拉二胡的打小锣,打大锣的又敲起了九音锣,这就是所谓‘六场通透’。”赵书成说。

        《昭代箫韶》中,以往京剧演出的上场门、下场门也消失不见了,却也没换成“出将”、“入相”,取而代之的是“谐音”、“佾舞”,并分别在这两处增设了一名挑帘人,负责掀挑幕帘。演出还采用了明捡场,乐队、挑帘人、捡场人都是清代宫人打扮。“看似简单,其实讲究很多,就连挑幕帘掀挑的高度、力度都有严格要求。像我们六七十岁的京剧人只有在小时候学戏听老师讲过,所以这次我们找来了85岁高龄的业界前辈王佩林,手把手地教年轻人。”赵书成说。

        “囿于传统戏曲传承的特殊性,决定了口传心授的传承过程中存在照猫画虎、挂一漏万、遗漏与曲解的现象,使戏曲时下演出的剧目日渐稀少,前辈精湛的技艺程式渐失神韵。更有些创作剧目生吞活剥地模仿舶来文化,令传统艺术渐入异化歧途。内行叹息,观众不满。”吴江直言,“我们以‘修旧复原’的心志进行《昭代箫韶》的排演工作,是为了实现通过挖掘清代宫廷秘本遗产,达到从美学到表演复原或曰复制京剧艺术当初的精致、精细、精彩、精美。《昭代箫韶》排练指导组都是70岁以上有多年艺术经历的老同志,他们翻阅了大量宫廷档案、历史图照,根据当时排演档案提纲的记录文字进行反复研究论证。从古典式舞台到“守旧”式幕帐,从摆台、扫台的演出仪式到当时伴奏乐队的简约配置,从唱念特点的寻源到表演程式和技巧的归根,做了大量探幽寻古的工作。”

        清代宫廷没有女演员,为此主创特地请来两位男旦——张派温如华和梅派胡文阁。但麻烦又来了,150年前还没有张派和梅派,两位演员必须摒弃自己以往的唱法,反复听老唱片来寻找当年那种直白纯正的腔调。演出的另一个突破是演员不戴胸麦,只在舞台前加三个话筒。赵书成表示:“以前没有音响,演员必须苦练基本功,才能让剧场所有观众听到自己的演唱。而今剧场印象普及,只要声音开大点、音拉长点,观众就会报以掌声。但京剧毕竟是以个人表演为主的艺术形式,我们这次展演就是想回归京剧艺术诞生之初的原始状态,突出演员唱、做、念、表、舞等基本功的展示。”

        吴江最后说:“升平署是清宫内庭的文化主管机构。收藏明清两代宫廷京昆、乱弹剧本一万多册和大量的相关历史档案与戏曲文物。这是一笔极其丰厚且尚未开发的文化遗产。”(本报记者 李 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