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们期望的能源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维也纳能源论坛”今天在维也纳霍夫堡宫落幕。3天来,来自上百个国家的约1700名高官、企业高管、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代表、专家和民间活动人士,分组就2015年后的能源战略、能源与绿色增长、可持续城市的规划、供能、能效、再生能源、技术转让与创新、能源未来的资金、政府与民间的伙伴关系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和交流。中国工信部副部长刘利华出席部长论坛,向大会介绍了中国的能源战略和发展现状。联合国工发组织总干事云盖拉在此前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工发组织将在今后数周内对会议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评估,并向联合国提交报告,作为勾画2030年全球能源路线图的依据。
云盖拉指出,能源是全球发展、安全、环境保护和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核心。获得清洁和支付得起的能源,是绿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但全球还有14亿人用不上电,有近10亿人的供电没有保障,有30亿人煮饭、取暖靠烧柴或燃煤。良好的供能体系可以帮助脱贫,创造财富,创造市场。但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缺少现代能源服务的人不会明显减少。虽说发展中国家会努力发展能源,但全球能源生产和消费在转向清洁和绿色能源。这种双重性将决定《2015年后发展议程》,它会给我们带来机会,也会带来挑战。如何继续发展支付得起的能源供应体系,同时又不对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负作用,也许会成为可持续能源战略的核心挑战。
云盖拉说,能源论坛创立以来,各国政府、企业、银行、科研部门、社会团体已经行动起来。但要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发展目标,仍面临严峻挑战。全球大部分不通电的人群生活在25个国家。他主张推动国际合作,建立“定点帮扶”机制,如由发达国家出技术和资金,结合中国、巴西等新兴国家的工程力量,在世界银行和企业财团的参与下,在塞拉里昂、孟加拉等严重缺电的国家发展电力,“一帮一”地去做。另外,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在加快,许多新城市拔地而起。如何规划、建设新城区的现代供能体系,是提高能效和扩大再生能源方面的主要挑战。专家估计,如果到2030年要让全球人人用上电,至少每年需增加投入350亿至400亿美元;要实现提高能效1倍的目标,每年需增加投入500亿美元以上。
维也纳能源论坛由联合国工发组织与奥地利政府在2009年联合创办,每两年举办一届,与会人数从创办时的600人激增到今年的1700人。云盖拉认为,全球能源对话展现的活力,有助于走向可持续的未来。前两届能源论坛为联合国提出“到2030年实现全球人人有电用、能效提高1倍、再生能源比例提高1倍”的能源发展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报维也纳5月30日电 本报驻维也纳记者 方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