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31日 星期五

    静夜思

    内在的风景

    陈蔚文 (南昌)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31日   16 版)

        前阵子与儿子乎乎一块看了不少动画片,《公主和青蛙》《怪物史莱克》《木偶奇遇记》《长发公主》……近日又与乎乎看了动画片《凯尔经的秘密》。它的画面极美,如水彩及壁画般,连海盗杀进凯尔斯修道院的场景都处理得十分艺术,加之悠扬的爱尔兰配乐,以及片子包含的梦、诗歌、春天和自然等元素,非常令人着迷。此外,它还蕴含着宗教与文化的庄严——当然,这对于乎乎来说暂时还不能领会,但片中轻灵的美与悠扬的音乐他完全能感受到。放片尾字幕时,乎乎说:“妈妈,我还想再听听这音乐!”

        因为乎乎,我也成了动画迷,常搜索哪些动画佳作可与他一块看。看得多了发现,许多动画片绝不止是给低龄的孩子看的,如加藤久仁生导演的《回忆积木小屋》(法国Annecy动画节2008年获奖短片),寓意深远,画面有水墨式油画的隽永,艺术色调浓郁。

        在那些优美的影像中,我希望“美”这种神秘的力量能对乎乎构成影响。

        教育家孙瑞雪说过一事:儿子有一个同学热衷于讲无聊的冷笑话,她特意推荐这位同学看看宫崎骏的经典动画《天空之城》。尽管这部片子的画面与主题都很美,但这孩子看一会就不想看了,“那一刻我明白,她的内在没有被唤起感觉,她体验不到精神生活的愉悦……如果孩子生命中关于精神的这部分是沉睡的,情感和精神的生命没有被唤醒,那么有些美好而滋养的东西便是无法感受到的。”

        曾采访过马来西亚华文作家戴小华,她说到的对几个女儿的教育让我印象颇深。那是种“无为而治”的教育,或者说,那“无为”建立在打小给她们听好音乐,看好书的基础上,让孩子在“美”中建立自觉的价值观与审美观。她的几个女儿如今生活优裕、有序,甚至没经历什么青春叛逆期。戴小华说,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的视听都与“美”无关,而充满着不良甚至暴力趣味,孩子必会模仿,等他的行为构成“有害”与“叛逆”时再来纠正,难度就大了。

        要想让孩子获取有益的精神生活,成年人自己首先得拥有这种生活。我曾听一位妈妈说,要求女儿甭管什么书都得看,以利今后作文。而这位妈妈自己却几乎不看任何书,对女儿的阅读更是无从引导。况且她让女儿看书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作文——其阅读效果如何,值得怀疑。

        “孩子精神生活的来源最初是音乐、动画片、绘画之类,但最后的精神活动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互动。”孙瑞雪说。这个“人与人之间”对孩子而言,更多的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如果父母具备一定的精神生活,孩子会少走弯路,更快接触到优秀文化。

        在孩子还没能力辨识美丑良莠时,成年人要为其提供一些选择。乎乎对怪兽、奥特曼及变形金刚之类有格外浓厚的兴趣,这也许是出于一个男孩天性中对“武力”的尊崇与好奇。我不知这些事物在乎乎的小脑瓜里会建构怎样的世界,但显然,仅由它们为主导的精神世界是逼仄的,必须有其他元素来作大量补充。如怀特的《夏洛的网》《吹小号的天鹅》,涵括了美、善及爱的元素,以及《猫和老鼠》《米老鼠与唐老鸭》,诙谐机智,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显示了人类的智识与趣味。

        内在的精神能使人不仅仅看见一个物象的平面世界,更可领略其后的深邃。它使人保有思考、想象与幽默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人生又何其重要!

        乎乎,愿你成为一个有情怀的人——“情怀,它是多年的人格、多方面因缘修来的结果。”

        (作者为作家,已出版多部散文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