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31日 星期五

    徽州牌坊保护修复引入数字化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31日   09 版)

        本报合肥5月30日电(记者李陈续)去过黄山的人,几乎无一例外会为随处可见的古牌坊所震撼,而在鉴赏艺术、品味文化的同时,又无不为其常年沐雨栉风的风化剥蚀担忧……日前,一个名为《徽州牌坊的保护修复与数字化展示研究》的项目,成功入选“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古牌坊保护由此进入崭新阶段。

        古牌坊、祠堂、民居被人们并称为“徽州三绝”。据记载,徽州牌坊滥觞于汉代,盛于唐宋,至明清而登峰造极。现存的100多座牌坊中,从内涵看既有标志坊、功德坊,也有贞节牌坊;从材质看既有石质,也有砖木构造。著名的歙县棠樾牌坊群、许国八脚牌坊和黟县西递胡文光牌坊等,已经成为徽州文化的著名地标。

        由于长期暴露于野外,牌坊石材的风化剥蚀日趋严重,迫切需要加大保护力度。由安徽大学、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联合承担的《徽州牌坊的保护修复与数字化展示研究》项目,得到了旨在推动文化科技基础性研究和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应用研究的文化部“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的大力支持。该项目将在对牌坊进行病害调查的基础上,研制新型清洗、加固材料及相关技术工艺;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三维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实现代表性徽州牌坊的数字化展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