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
周汝昌,1918年生于天津,我国著名的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2012年5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历任四川大学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研究员、中国曹雪芹研究会荣誉会长等。周汝昌先生治学以诗词理论及笺注、赏析和中外文翻译为主,后倾注毕生心血从事曹雪芹及《红楼梦》研究。1953年出版代表作《红楼梦新证》,以丰富详备的内容及开创性,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他曾出版《曹雪芹》《〈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献芹集》《石头记会真》等数十部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
1953年,周汝昌在其《红楼梦新证》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恭王府即《红楼梦》中大观园遗址的观点,恭王府的历史文化价值引起了当时有关负责人的重视,并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并对公众开放。60年后,在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宣布正式筹建周汝昌纪念馆,以此缅怀这位与恭王府和《红楼梦》有着不解之缘的红学大家。
在周汝昌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日前宣布正式筹建周汝昌纪念馆,将在恭王府中开辟专厅,建立纪念馆以专门收藏和展示周汝昌的相关资料和遗物,预计最快将于今年底建成开放。周汝昌家人在纪念馆筹建启动仪式上向恭王府捐赠了他的珍贵手稿,一批珍贵资料和遗物同时在启动仪式上进行了陈列展示。
周汝昌一生淡泊名利,对中华文化孜孜以求。早在1953年,周汝昌就在《红楼梦新证》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恭王府即《红楼梦》中大观园的遗址的观点,而且由于他的奔走呼吁,恭王府的历史文化价值引起了当时中央和北京市领导的重视,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恭王府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并对公众开放。先生晚年仍然致力于红学研究和恭王府历史文化保护,在耄耋之年还与恭王府合作,录制了探寻恭王府与《红楼梦》关系的专题讲座《芳园筑向帝城西》,成为《红楼梦》研究的可贵资料。
周汝昌离世后,其手稿、遗物等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包括恭王府在内的多家大型博物馆、一些收藏机构和个人都纷纷与其家人取得联系,希望收藏先生的遗物。
为确保资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便用于将来的学术研究和向公众陈列展示,恭王府与周汝昌家人经过多次沟通,决定在恭王府花园内特辟专厅建立周汝昌纪念馆。最终,周汝昌的子女决定,将包括周汝昌先生生前的著作、手稿、藏书、墨迹、信札、藏品等他生前的全部资料捐赠给恭王府。
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孙旭光说,周汝昌先生是唯一对恭王府的历史、文化、建筑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当代学人,他的研究细致深入,为恭王府的史料梳理、景物流变、文化传承等诸多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在录制专题讲座时拍摄的视频资料,今天已经成为恭王府和红学界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周汝昌先生倡议在恭王府重新设立海棠诗社、恢复恭王府海棠雅集,这一辅仁大学时期因陈垣校长倡导、陈寅恪、顾随、黄宾虹等名流的纷纷参与而盛极一时的文人雅集,如今已成为国内诗词学界的重要文化活动。周汝昌先生去年为《海棠雅集》作序,这也是他生前的最后一篇文章。
孙旭光说,今年,恰逢恭王府文物流失100周年、恭王府花园开放25周年、恭王府管理中心成立10周年和恭王府全面开放5周年,周汝昌纪念馆的建立,更加体现了周汝昌先生与恭王府和《红楼梦》的不解之缘。
周汝昌先生的次子周建临代表周喜临、周月苓、周丽苓、周伦苓等出席仪式的先生子女讲话,他说,父亲自1948年研究《红楼梦》以来,对恭王府与《红楼梦》中大观园的研究层层推考、不懈努力,并且为恭王府的保护及早日开放都有开辟之功,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仍在关心恭王府的文化建设,他逝世前出版的《红楼新境》一书还在研究论证恭王府与大观园的种种历史渊源、文化脉络。恭王府建立周汝昌纪念馆,作为子女,我们感到欢欣、感到温暖,决定将父亲的书籍、文物、书稿、信札等有学术研究、纪念意义的资料与遗物捐赠给恭王府,让其发挥更大的文化作用。
据了解,周汝昌先生子女捐赠的珍贵资料中,包括各个时期不同版本的《红楼梦》、周汝昌先生的书法手迹以及他与胡适、张伯驹等文化名人交往的信札手迹和文玩收藏等,将在恭王府这座周汝昌先生生前情有独钟的地方得到系统、完整的专业保护与合理利用,更好地向公众展示并借此进行更深层的学术研究。
本报记者 谌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