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灰太狼”烤羊,小学生被烧伤;中学生不堪压力跳楼自杀;还有接连发生的未成年人溺水事故,甚至两天内就有19名中小学生溺亡……未成年人安全问题频出,一桩桩悲剧让人痛心疾首。
可痛楚过后,另一个现实值得警醒: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总是在出事之后被舆论推到风口浪尖,而后却在信息的海洋中悄然沉寂——当突发时的痛楚和发酵后的沉寂成为一种“周而复始”,值得深思的是现实为何总是重复上演?我们的安全教育、安全管理的缺口又在哪儿?
现实:“概念化的安全教育空洞无力”
不少学校都经历过这样的安全教育:每年夏季将至,上至教育部下至各地教育部门总会下发安全通知,由学校召集班主任传达通知,然后班主任在班会上对孩子们说“不要……不要……”,至此,学校安全教育的责任履行完毕。而如此形式的安全教育效果如何,教育者们心里有本“明白账”。
“这样的‘安全教育’给学生留下的只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年少懵懂的孩子都有爱玩的天性,教育者不能将孩子们的人身安全建立在他们本身相对缺乏的自控力上。”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崇山小学校长黄章永坦率地说,虽然各级政府和教育局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每年都会重申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但往往流于口号,在具体落实的时候不够完善,出事了才会重视起来,没有出事,就存在侥幸心理。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还有很多学校采取的办法更加简单粗暴:将孩子封闭在学校内不让外出。而事实上,这种做法不但不能从根本上保证青少年的安全,封闭的空间也会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如何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成为摆在学校和社会面前一道急迫的难题。
“概念化的安全教育往往空洞无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难以落地”的安全教育正源自教育理念长期存在的误区,“我们总是用抽象的、笼统的概念灌输给孩子。从根本上说,也是整个社会对教育的内在规律认识太少,对孩子的尊重太少。”
思考:安全教育如何落地
在储朝晖看来,未成年人安全教育要想有效、落到实处,首先就要摆脱概念化、“具体可操作”。
储朝晖指出,有人拿中、美、日、英的“小学生守则”做过对比,中国虽然覆盖范围全面,但表述方式却很概念化和形式化。例如如何做到“诚实”,我们并没有告知,而美国的表述方式是“考试不许作弊”,英国还特别加上了针对特殊情况的“坏人可以骗”,这相对来说也就更加符合儿童的理解水平和接受能力,“在安全教育上,同样如此。如果只是由教师在班会上强调‘注意安全,珍惜生命’,也就显得空洞无力了。重申对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并不能追求宏大或抽象的叙事方式和一劳永逸的结果,而要用儿童能接受的具体操作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不厌其烦地为其普及安全常识,真正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还有的专家认为,在未成年人安全教育中,如何构筑“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也是重中之重。
“孩子对生命和危险的认知太有限了。”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张政法教授认为,我们在生活中为了确保身体安全不让孩子外出,让其在室内封闭玩游戏,或用各种作业和补习填满孩子课余时间的做法不妥,“这是一种替代性的思考体验。长期与真实世界隔离,孩子对于生活的体验处于匮乏状态,他们对生命自然缺乏敬畏之心。”
在湖南省炎陵县鲁坑小学校长马安健看来,认识生命、珍视生命的基础恰恰在于亲身体验,“不仅城市的独生子女在课余缺乏与同龄人的正常交流,在‘安全’的家中与世隔绝,很多农村的青少年如今也随着家庭条件的改善和学习压力的增大,变得不会运动、不会劳动了。我们也在鼓励孩子们亲身体验劳动,通过实践普及安全教育和生命意识。接触多了,做事情自然就有分寸。”
路径:安全管理也可“专业化、社会化”
“需要注意的是,未成年人安全事故大多发生在校外,但课余时间疏于陪伴恰恰是当下中国少年儿童面临的一大现实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社会探索一条专业化的、社会化的安全管理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强调安全教育要“扎实落地”的同时,张政法建议,未成年人安全管理也可以探索专业化、社会化之路。
“第一,可以尝试采用社区互助形式或由政府引导专门机构介入,设立专门的场所和其他硬件设施,由专业的陪护人员引导儿童进行娱乐活动,形成社会化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体系,提高青少年安全知识和生命意识。第二,在目前尚没有能力使市场化的机构进入的农村和偏远地区,更需要社会性的‘养小’,将社会福利更多往农村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身上倾斜。”张政法建议。
但也有专家强调,在社会化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看护人,仍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家长自身也要学习更多适合孩子的安全常识和表达方式,才能进一步在互动中发挥正确的作用,“只有家长、学校、社会三方合力,从改变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管理体制等各方面入手,完善当下对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和生命意识培养,才能使孩子们真正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爱护,遇到险情时自我保护。”
本报通讯员 刘 梦 本报记者 邓 晖
相关新闻
教育部致信家长:严防溺水 教孩子做到“六不”
本报北京5月30日电(记者邓晖)教育部今天发出“致全国中小学家长的一封信”。信中表示,近期学生溺水事故频发,多名学生溺亡,令人十分痛心。为有效防止学生溺水事故发生,希望广大家长务必增强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切实承担起监护责任。
目前正值夏季,暑期也即将到来,教育部希望广大家长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严防意外事故发生,重点教育孩子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尤其要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