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串令人尊敬的名字: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日多乡中心小学教师宋玉刚、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县东兴镇五一小学教师刘效忠、河北省承德县三家乡孤山小学校长于贵勤、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陈集镇阳光小学校长陈万霞、广西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西燕镇大龙洞村内泽庄村小教师石兰松、海南省屯昌县茅石铺民族教学点教师李修雄、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嘉陵江路第一小学教师薛跃娥。
他们分别是2011年、2012年两届“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的获奖教师。作为“最美乡村教师”的代表,5月26日至27日,他们应光明日报社和中央电视台之邀,在第三届“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启动之前,来北京参加了“参观见学”活动。
两天的行程中,他们走进北京的三所小学,参观、交流、结对子,收获的是北京新鲜的教学经验和首都师生的情谊,留下的是他们执著于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
参观
“教育的理念相通”
时 间:5月26日上午。
地 点:门头沟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永定分校。
[微雨后,空气湿润清新,阳光羞涩地钻出云缝,洒在校园里。师生们走进实验二小分校,右拐,见孔子、朱熹、蔡元培、陶行知的铜雕栉比而立,旁边齐身高的“竹简”上,镌刻着名人名言名篇。]
宋玉刚:(上前一步,仔细打量铜制雕塑)
于贵勤:(掏出随身的笔记本,记些什么)(向记者解释)这是我的“校长行事历”。我每天都记日记,记下每天的所见和感悟。现在记的是可以用“竹简”表现经典,让孩子们更能体会传统文化的形式——我可以把《三字经》刻在上面,让幼儿园的孩子们背诵。这日记就像一面镜子,可以让我时时反思。
[师生进入教学楼的走廊,可见“航空与模型班”、“钢琴班”、“书法班”、“舞蹈班”……墙角是每个班级的“图书角”;墙纸上贴着肖邦、勃拉姆斯、张大千、齐白石等大师的介绍;英语角在二层露台,上面绘制着伦敦、巴黎的标志性建筑。]
刘效忠:(似乎想起了自己教过的参与“神八”设计的学生,拿出相机拍摄“航空模型班”)
石兰松、李修雄:我们县城的中心小学都没有这么好的条件。
陈万霞:大城市学校的办学条件真好,让我们有些望尘莫及,但我们可以踏踏实实从我们能做的事情做起,例如学习他们的理念。
[一号楼会议室,门头沟区教师代表与最美乡村教师对话。]
光明日报领队:今天来这里的“最美乡村教师”代表,他们中有“19年前,砸开关闭多年的教室生锈的铁锁,让黎族孩子有学上”的李修雄老师;有“冬天烧锅炉,让200多个孩子一个都不辍学”的于贵勤老师;有大龙湖上“划着小木船28年接送孩子上学”的石兰松老师;有“一人在屯子里坚守三十年、培养出二十几个大学生”的刘效忠老师;有“坚守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被人称为‘汉族阿爸’”的宋玉刚老师;有“创办全国第一个留守儿童寄宿制村小”的陈万霞老师。
石兰松:这里的学校很漂亮,课外活动开展得很丰富。我那里有一个乒乓球台、有一个篮球让孩子们玩就很不错了。回去后我一定要告诉我们的学生,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于贵勤:这里的校园建设让我感触良多。硬件上布局合理、秩序井然,体现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软件上管理理念也非常优秀,感觉这里每一处建筑都会说话,每一株小草都含情,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二小分校老师:感谢您的评价,不敢说您说的我们都做到了,但您说的正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陈万霞:我做了二十多年老师,当了八年校长,看着自己的留守儿童寄宿制村小从一个小孩子慢慢长大,觉得很幸福。来之前我认为只要给我们的孩子足够的爱,哪怕吃穿差一点、哪怕只能玩泥巴,我也觉得没什么。但来到这里,我觉得我们很多细节可以改进,这里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虽然我们那里很贫穷,但我觉得教育的理念可以是相通的,我非常同意贵校的“以爱为源”的理念,教育的一切就是“为了爱”。
交流
“为了共同的教育梦想”
时 间:5月26日下午
地 点:东城区前门小学
[一进校门,孩子们就拥了上来,给每位“最美乡村教师”敬献了一条红领巾,一对一地领着“最美乡村教师”们上楼;坐定后,前门小学的优秀教师“前门之星”们一对一地坐在乡村教师旁边,热切地与客人交谈,“西藏一直想去。”“您那边都是几岁的孩子?”……]
前门小学老师:各位最美的乡村教师,在你们的桌子上摆放着一个同心结,代表着我们的“前门之星”与您心连着心。通过刚才的交谈,想必大家都熟悉起来了。从今天起,我们就是朋友了。虽然我们之前从不认识,但我们之间好像有一种天然的缘分,我想,这是因为我们都是老师。
前门小学老师:请问刘老师,您的学生中有“神八”的设计者,您是如何点燃孩子的梦想的?
刘效忠:儿时的孩子,梦想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刚开始他们的梦想可能会很小,但慢慢地梦想会越来越大。有一天,我们屯子的上空有一架飞机飞过,这对我们来说极其少有。我和孩子们躺在草地上看着飞机,我适时地问他们看见飞机了想干什么。有孩子说,要开飞机!有孩子淘气,要比别人更高一筹,就会说,“我想造飞机”。不知不觉中,孩子和梦想就一起长大了。
前门小学老师:请问“霞光万丈”的陈老师,走进孩子们的知识世界简单,但走进孩子们的情感世界很难,您是怎样做到的?
陈万霞:我们那里有很多留守孩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我甚至一次都没有见过他们的父母来看望他们。幼儿园和小学其实是孩子们的人格形成时期,在这个阶段最需要的可能不是知识和技能,可能更需要快乐、信任、健康和安全,我觉得让他们感受到足够的爱,是我的一种责任。我们在那里设了一个“阳光信箱”,让孩子和家长们写信沟通。有一个孩子,妈妈死于难产,虽然他知道妈妈不在世上了,但每个月都给妈妈写信。我感到不忍心,常常给他回信,落款就写“天堂里的妈妈寄”。他其实从一开始就知道是我,后来他就管我叫“妈妈”了。
前门小学老师:请李老师说说自己的故事吧。
李修雄:也许大家都知道海南是国际旅游岛,但是可能不知道海南也有偏远的地方。我们那里就是,汉族、黎族、苗族杂居。19年前,我一把砸开生锈的铁锁,看见孩子们期盼的目光,就走不了了。这些年,我慢慢地学会了普通话、海南话、黎语……通过媒体,我从大山走到了北京。我希望孩子们也都能够走出大山。
前门小学老师:也许城市里的孩子和乡村里的孩子梦想不一样,但城市里的教师和乡村里的教师都有着同样的教育梦想。
前门小学老师:2011年我送走了自己的第一届毕业生。当我最后一次合上教室的门,心里顿时空落落的,曾经的快乐、往日的哀愁一起涌上心头,那一刻起我真正体会到了教师职业“神圣”这两个字的含义。
前门小学《金童日报》小记者:石老师,随着年龄的增加,您有没有觉得力不从心?
石兰松:有时候有。一个人不生病是不可能的。但我生病,孩子就没人照顾了,有一次发烧,我只能趁课间到远离教学点8公里以外的诊所去打针。我们那个教学点旁边就是10米的湖,一不小心没看好孩子们他们就可能翻下去。我无论上课下课都需要看着他们。
前门小学《金童日报》小记者:想请问陈老师,我们可以为您做些什么?
陈万霞:谢谢宝贝。近几年通过媒体被社会认识后,你们对我们的帮助可谓“久旱逢甘霖”,我们已经收到了很多的社会帮助。现在可能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接受帮助的问题——如何让孩子们有尊严地接受帮助,而不是因为自己是弱势群体而接受帮助。你们可以和孩子们长期通信,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帮助方式了。
前门小学《金童日报》小记者:请问宋老师,您在海拔那么高、条件那么艰苦的地方,曾经想过要放弃吗?
宋玉刚:条件的确很艰苦,从1997年到现在,也有十六七年了,困难的确很多。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我的父亲是援藏的十八军军人,我是留在高原奉献高原的第二代。我的父亲把十八军的精神传给了我,叫我碰到再大的困难都要自己克服,所以我没想过要放弃,我也会继续坚守在高原。
前门小学《金童日报》小记者:想问于老师,您退休了之后还会像现在这样帮助别人吗?
于贵勤:不仅是退休后,如果有下辈子,我还要做一名人民教师。我的女儿是一名人民教师,我的儿子今年中央民族大学毕业后也留校任教。能当老师,能帮助别人真的很幸福。
[歌声响起:“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心儿是年轻的太阳,真诚也活泼……”]
前门小学老师:相逢是首歌,相逢是你和我。希望有朝一日我们能再相聚,为了我们共同的教育梦想!
结对子
共同的教育梦让我们紧紧相连
时 间:5月27日上午
地 点:平谷区大兴庄学区周村小学
[雨过天晴,车缓缓驶入周村小学,操场上,一群孩子在跳绳。于贵勤、陈万霞、石兰松、李修雄、薛跃娥走进语文课堂。]
语文老师:(扮青蛙妈妈)孩子,你的叫声就像这水的波纹。在桥洞里,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这样,你就听到自己的回声了!
孩子们:(扮小青蛙,朗声地)妈妈,我明白了!
于贵勤、陈万霞、石兰松、李修雄、薛跃娥:(坐在最后一排,仔细地记笔记)
石兰松:这篇课文和我们的一样!
[书法课堂,二三十个孩子在研习隶书和魏碑,教室里放着古筝曲《高山流水》,墨香扑面,古意盎然。]
于贵勤:孩子,可以把你写的这张字给老师吗?老师想带回去,给我们那里的孩子看看,让他们好好学习学习。
[小男孩羞涩地点点头。]
李修雄:(握着一个男孩子的手,指点拿笔的方法)拇指应该这样握着……
[薛跃娥站在一个孩子后面,认真地看她写字。]
[孩子们给老师们一人写了一幅字,是各种字体的“最美乡村教师”,老师们欣慰地接过。]
[三楼会议室。周村小学校长以及平谷二小、山东庄学区小学、金海湖二小的校长们加入与最美乡村教师们的座谈。]
[刘效忠老师与平谷区小学老师结对子。]
[于贵勤校长与平谷区大兴庄学区小学校长结对子。]
于贵勤:从此以后我们就是朋友了。现在大家都在谈中国梦,我认为中国梦是由无数个小梦构成的。对于孩子们来说,中国梦是成才梦;对于家长们来说,中国梦是希望梦;对于社会来说,中国梦是人才梦。我认为,国家与民族的希望就是人才,教育是国家的基础,而幼儿园和小学又是教育的基础。我们教师左肩担负着民族大业,右肩担负着孩子的命运,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担当起共同的责任。因为我们都有共同的教育梦想。共同的梦想把我们紧紧相连!
由光明日报社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启动在即。在未来的几个月里,将有更多的师生受到关注,更多的愿望被放飞,更多的梦想开始起航……
感言
北京市平谷区大兴庄学区校长 周玉江
我从这些最美乡村教师代表身上感受到了一种精神,那就是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我想,他们是千千万万个优秀乡村教师的代表,更是中国最普通的教育工作者的精神的真实写照。我们学校可以为这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帮助,提供成长的舞台。今天的活动,对于这些最美的乡村教师代表和我们学校而言,是不折不扣的双赢,更为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提供了平台。感谢光明日报社和中央电视台的善举!
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台中心小学老师 殷冉冉
我们这里的很多老师也是坚守在山区任教,有老师刚生完孩子两个月就回到了自己岗位;因为当地学生基础差,为了让孩子的学习成绩能提高一点,有老师每天备课到夜里十一二点……但听了各位“最美乡村教师”的事迹,我觉得我们做的真的微不足道。我们要学习他们对教育的坚守精神,向“最美乡村教师”致敬!
(本报记者 韩 寒 董 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