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文化常识的人都知道,大河是文明的孕育者,大河孕育了上古文明,诸如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河文明等,长江、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然而,作为中国第六大河辽河在上古时期却默默无闻。她真的是一片荒芜吗?辽河文明生成和演变与黄河文明有没有关系?辽河文明在中华文明居于何种地位?辽河文明演进的历史轨迹与新中国工业化时代的来临以及现代社会转型具有怎样的逻辑关联?
沈阳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治学院田鹏颖教授撰著并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辽河文明演变与现代社会转型》,作为沈阳师范大学首个重大原创项目,揭开了这个谜底。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已融入华夏儿女的灵魂,铭刻在13亿中国人的心里。我们冷静地拂去历史尘埃,还原文化本真,不难发现“辽河文明说”问世以前,中华文明有记载的历史仅有四千年,即从夏代开始,而夏以前到三皇五帝这一千多年的历史只是传说。而“辽河文明”为中华五千年文明提供了详实的考古实物证明,填补了这一时期的文化空白,向世人昭示了辽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先行者。辽河文明的典型性和地域性使她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赢得了应有的重要地位,为中华多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辽河文明演变与现代社会转型》一书笔酣墨饱,着力关注于辽河——中华民族的又一母亲河给辽河儿女带来的福祉与沧桑。该书以辽河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特别是著名的红山文化为主轴,别具一格地描写了辽东文明与辽西文明的特点与内涵,深入挖掘了辽河与黄河——“两河”文明的契合与发展。
全书独具匠心,分析了辽河文明对辽沈文化的推动及对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价值,揭示了孕育着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文化自觉的辽河文明基因演进规律,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全书璧坐玑驰,在历史故事和学理论辩中展示了辽河文明的永久魅力。当前,艰巨、长期而复杂的社会转型,使中国现代化建设面临进一步的开放与跨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角振人心魄。我们期望,先进文化的构建在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理念与制度的交织中,展现出美丽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