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干部“火箭提拔”受到网民质疑,并引发了媒体热议。经相关组织、纪检部门调查,有的符合程序,有的是暗箱操作。尽管相关政府部门第一时间回应了公众,但笔者以为,这个话题,不是一句“作答”、一次“洗白”、一回“围观”,就“无话可说”了。
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破格”当为特例,须有岗位特别需要,个人须有特别能力和实绩,是老百姓“看得过眼”的才俊。较长时间以来,我们党既注重培养使用青年干部,也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特别提倡在工作实践中锻炼成长。如果有的人总是在路上艰难跋涉,有的人没走几步路就上了火箭一飞冲天,有失公平自然难以服众。
邓小平同志有一个重要思想,干部知识和经验的增长是渐进的过程,不能“坐火箭”“坐直升飞机”,“发现一个好苗子,要让他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来”。实践中也是如此,我们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大都有在基层较长时间锻炼的经历。
群众为什么对“火箭提拔”如此敏感?重要的一条是担忧其背后有用人腐败。需要厘清的是,“出格”提拔本质上是违纪违法的问题,不是如何选人用人的概念。而即便是符合程序的“破格”,也不见得都是“爱”,有时甚至是“害”。道理大家都懂,但至今“拔苗助长”还在一些地方上演。郁达夫说,他对青年人有一个唯一的忠告,“跑尽可以跑,但脚切不可离了地”,“无支柱的跳高,终于是危险的曲艺”。现实中,有些“火箭提拔”的干部,由于头重脚轻根底浅,上得越高,往往摔得越重。辩证地看,“不拘一格降人才”,更多强调的是选人用人的“眼光”,不能拿来做“火箭提拔”的挡箭牌。
现实中,确实有些大学生走出校门不久就当上了科处级干部,干得也不错,这说明他们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尽显了身手,与“火箭提拔”显然是有区别的。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勉励大学生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在基层一线成长起来的干部,历练之后厚积薄发,他们会干得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