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只有数名官兵的沈阳军区某导弹检测修理室,为全军2种新型导弹装备研发的维修设备工具,成为国家军用标准,开始批量生产。仅仅几年,这个以80后为主体的检测修理室便形成8种战术导弹装备维修保障能力,以实际行动诠释什么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让导弹弹无虚发
那天,“敌机”正向我阵地扑来。微弱星光下,沈阳军区某旅导弹射手进行首次实弹发射。“报告目标丢失!”指挥员下达发射命令后,射手报告跟踪目标丢失。这时,发射程序已经启动,必须在40秒内将导弹发射出去。否则,低空攻击的“敌机”会逃之夭夭。“不要紧张!”在沈阳军区某导弹检测修理室主任刘欣添指导下,射手3秒内重新发现并锁定目标。“轰”地一声,导弹扑向“敌机”,首发命中! 又一架“敌机”低空飞来……堪称“过五关斩六将”,有检测修理室保障,这次该旅首次发射一种新型导弹,全部命中目标。
这年秋天,某师担负首次发射另一款新型导弹的任务。检测修理室派2名助理工程师前去保障。导弹发射,任何一个细小环节出错,都直接关系到导弹发射成败。2名助理工程师精心指导模拟射击,强化射手技术动作……这一次,又取得沈阳军区第一次发射新型导弹、3发全部命中目标的好成绩。同时,还创造2发导弹同时打中一个空中目标的新战法。
升级培训导弹“驭手”
导弹要发射成功,必须在发射前“做足功课”。没有质量完好的训练器材和发射装置等,就训练不出优秀射手。那年,总部和军区赋予某团2种新型导弹装备形成小修能力的任务,指示该室要全程指导服务。
“车专家,我们4部训练器材,坏了3部!”面对前来服务指导的检测修理室助理工程师车保明,该团负责修理导弹装置的几名士官犹如见到“救星”。车保明很快找出3部训练设备发生故障的原因,手把手教他们排除常见故障的方法。就这样,检测修理室3名助理工程师在该团指导40余天,修改技术资料437处,指导研制试修工具工装14台(件),帮助该团形成2种新型导弹装备的维修保障能力。这个室升级培训导弹“驭手”,让军区部队120多名导弹技师获得结业证书,走上导弹保障战位。
“小兵”敢当大任
那年,总部赋予该室2种新型导弹装备保障资源建设任务。这是一项为我军导弹装备提供保障的大项建设工程。面对缺少技术资料、缺少工具器材和人才等一个个难题,该室从编写技术操作规程、研发维修工具设备入手,开始合力攻关。在绘制新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维修图册时,80后助理工程师王建斌发现,随装下发的原图与实装有不相符之处。室主任刘欣添一丝不苟,反复核对装备数据,最终校正原图30余处错误和误差,精确完成图册绘制任务。
研制维修机工具设备,起初一个小小的异形件,要不远千里,求助于工厂,严重影响研制和维修周期。为改变这一现状,该室士官李辉自学CAD制图、程序设计和数控加工,熟练完成设备工具和零部件制作,大大提高了工作进度。这位战士专家近3年独立主修某型反坦克导弹训练器材100多台(套),成为沈阳军区导弹专业第一个高级士官。
“小兵”敢于担当大任。在2年多的攻关中,该室独立研发或与装备工厂等合作,研制14项2种导弹装备维修所需要的设备工具,完成3大类33种技术资料和标准的编研,修订完善维修器材标准和工艺流程。经过部队应用和修改验证,确立中(小)修维修单元标准,为规范维修、教学和单元配套,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去年秋天,经总部专家组验收,这里成为全军首家全面形成2种新型导弹装备中修能力的维修机构,填补我军相关空白2项。
那年5月,总部赋予该室对全军某新型反坦克导弹装备进行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任务。他们风雨兼程2万多公里,下东南沿海,上西藏高原,修复多个军区的损坏训练器材,使之完好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