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26日 星期日

    云南东川:让泥石流变害为利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26日   02 版)

        云南东川是一个因铜而生的城市,素有铜都之称。而因铜而生的,还有闻名于世的泥石流。几十年来,仅6次大型泥石流灾害,就夺走了200余名东川人的生命。不仅如此,东川每年约有3000万吨的泥沙由小江直排金沙江,对长江三峡库区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让泥石流变害为利,为东川这座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再生添砖加瓦——这是东川人的梦想。

     

    车赛成为经济增长点

     

        每年“五一”期间,在东川的泥石流河谷里,都会上演一场挑战极限的争霸大战,这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泥石流汽车、摩托车越野赛。赛事吸引了国内外的车迷接踵而至,一展身手。今年车赛仅在6天的时间,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车手、摄影爱好者和其他游客20.06万人次。

     

        东川利用泥石流独特的地形地貌,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汽车越野赛道。赛道全程几乎涵盖了东川所有的地貌,山地、流沙等全景式地貌特色,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绝无仅有,是继哈尔滨冰上赛道、撒哈拉大沙漠赛道之后的又一独特赛道,不仅吸引着赛车手,也吸引着广大旅游爱好者。

     

        连续成功举办10年的中国东川泥石流汽车越野赛,极大地提升了东川的影响力和对外知名度,对东川的招商引资、城乡人口再就业、发展现代化产业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今年仅赛事期间,就实现直接旅游收入5015万元,加上间接旅游收入,赛事期间的总收入达到5915万元。体育旅游业成为东川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延伸了旅游产业链,促进了第三产业的繁荣。

     

    泥石流治理的高地

     

        流经东川的小江是金沙江的支流,全长140公里,却有各类泥石流沟谷100多条,泥石流分布之广、数量之多、发育之完整、类型之齐全,为世界罕见。这里的蒋家沟是一条高频率泥石流沟,平均每年暴发15次泥石流,最高达28次。这里是世界上最佳的泥石流观测、实验和研究场所。中国科学院的泥石流观测研究站,就设在蒋家沟。如果将泥石流比喻成一个“猛兽”,泥石流观测研究站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研究它的习性。找到泥石流发生、发展的规律,才能找到“驯化”它的方法。

     

        东川在长期的泥石流防治工作中,总结研究出“工程治理与生物治理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东川模式”。主要有三项措施:一是“稳”。在上游封山育草、植树造林,削弱水动力条件的参与,减少地表径流,固土稳坡,防止坡面侵蚀;在冲沟中采用谷坊稳定沟岸,防止沟床下切;对滑坡体采用截流排水,防止水体渗透侵蚀,用工程手段固脚稳坡,使水土分离。二是“拦”。在主沟床内,选择有利地形,构筑泥石流拦沙坝,拦蓄泥沙、减缓沟床纵坡、提高沟床侵蚀基准面、稳定坡脚。三是“排”。修建排导槽,束水攻沙,使泥石流按照人们的意志排走,达到保护下游城镇设施,开发、利用土地之目的。

     

    沙石滩上果蔬香

     

        东川处于干热河谷地区,5月的天气又干又热。此时遍布东川大街小巷的西瓜摊很吸引人。这里的西瓜个儿不大,但咬一口又甜又沙非常好吃,虽然每市斤要花3.5元,却仍是游客们的最爱。小贩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是小江瓜,是在治理好的泥沙滩上种出来的。”

     

        在国家、云南省和昆明市的大力支持下,东川对危害较大的30多条泥石流沟进行了治理。在治理后的沙石河滩,农业部门新开垦农田433.3公顷。原来因泥石流灾害失地的农民,在这些土地上种植出闻名遐迩的小江西瓜、洋葱、大蒜等农产品,不仅满足了当地居民的需要,还远销东北、俄罗斯和一些亚洲国家。昔日满眼荒凉的荒石滩上,如今瓜果飘香。(本报记者 林 英 本报通讯员 陈文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