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基础是实现一百多年来中国人的科技强国梦和教育兴国梦,这两个梦是根本,也是先导。如果不先实现这两个梦,中国梦就没有根,就没有魂。我们必须站在这样的历史高度,来认识科学技术的伟大力量,从而真正把科技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今天上午,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举行隆重的开幕式。面对现场2500多名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科技团体代表、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本届年会主席韩启德发出的声音可谓振聋发聩。
科技社团要尽快适应社会管理改革新形势
“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是本届年会的主题。“创新与转型的根本支撑就在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普及。”韩启德的观点非常鲜明。
“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针对100多年前张之洞说过的这句话,韩启德说出自己对此的理解:“什么是学?就是学术,是科技和教育,特别是对我们这样一个处于转型升级阶段的国家,科技和教育是真正的命根子,既管当前,又管长远。”
围绕年会的主题,根据科学共同体的特点,韩启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科学家不能也不可能脱离社会。应该提升科协服务社会的能力,学术交流不应仅局限于学术共同体内部。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如今越来越多的专业资格认证、科研成果评估、人才表彰奖励等职能,将交给具有较高学术地位和社会声望的科技社团,这是机遇,也是挑战,科技社团要尽快适应社会管理改革新的形势,尽快担负起新的社会责任。”
让科学精神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
“要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仅要靠尖端科技,更要靠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这好比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关系。奥运会拿金牌令人振奋,但如果老百姓普遍都缺乏体育锻炼,都是病怏怏,拿再多的奖牌也算不上是体育强国。”
谈到科协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中的作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韩启德也坦言不足:“不能不承认,我们做得还不够,对社会的发动面不够广,影响不够大,我国全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不仅掣肘自主创新发展,这也成为部分公众对某些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缺乏理性态度和认识的原因之一。”
“应该把出好的科普作品,当作一种责任,一种和出科技成果一样重要的责任!科学精神应该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
韩启德以科普丛书《十万个为什么》为例,“这套丛书家喻户晓,50多年来,5次新版销售超过1亿册,常盛不衰,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这是一个范例。值得提出的是,有100多位两院院士担任丛书编委会编委,与600多位科学家一起亲自参与写作,举行了150多场编撰研讨会,这种为科普工作的热情和付出,令人感动!”
科协应成为高水平的国家级“智库”
“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把科协建成具有科技特色的高水平的国家级智库。”
韩启德一口气举了四个例子,来印证自己的观点:“钱学森于1956年回国伊始,就向中央提交《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直接促进了我国‘两弹一星’工程的及时启动;在我国‘两弹’研制成功之后,邓稼先根据国际形势发展,向中央提出及时开展地下核试验的建议,为我国取得了宝贵的先机;上世纪80年代中期,面对世界高科技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4位科学家提出《关于跟踪研究国外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后来形成了“863”计划,在关键时刻,为我国前沿基础研究和高技术跟上世界发展潮流起到了重要作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科学家建议开展载人飞船工程的研制,并制定出‘三步走’战略,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这些都是科技工作者为国家发展提出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可行性建议的范例。”
“我提出的所有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一个问题,那就是科技社团如何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学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只有把我们个人的梦想、团体的梦想、专业的梦想,融入到宏大的国家梦、民族梦之中,我们才能获得不竭的力量。”韩启德最后的话发人深思。(本报贵阳5月25日电 本报记者 胡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