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23日 星期四

    “坚守”与“创新”

    ——总导演秦新民盘点第15届青歌赛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23日 09版)
    秦新民 (资料图片)

        为期两个月的第15届青歌赛20日在京闭幕。民族、美声以及流行三种唱法各自决出了金银铜奖,并在22日晚举行颁奖晚会。在去年暂停一届之后,本届青歌赛,从赛制到内容都进行了大胆创新,收视率比上一届增长100%,从评委到观众都好评如潮,让一项老赛事呈现出新容颜。那么,第15届青歌赛到底有哪些创新?且听总导演秦新民一一道来。

     

    坚守传统 着力创新

     

        秦新民说,首先在组队方式上,本届青歌赛将沿袭6届的全国多头(省级电视台、军队系统、中直院团)选拔组队的方式,改变为完全由全国省级电视台组队参赛,同时增加了网络参赛队。最后共有34个省级电视台参赛队和六大门户网站参赛队,共计40支参赛队伍。

     

        全国所有职业歌手(包括部队和中直艺术院团所属歌手)和非职业歌手自愿选择省级电视台和各商业网站参加选拔,选手可多次重复参加各队选拔,形成了选手和队伍双向选择的良性机制。

     

        参赛品种上,将上届的五种演唱形式(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原生态、合唱)改变为三种: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回归更为纯粹的音乐划分方式,从而符合国际声乐比赛的惯例。

     

        而在比赛程序上,往届大赛是在复赛中淘汰参赛队,本届大赛第一次让全体参赛队伍都能有参与决赛的资格。“此举是本届首创,极大地激发了参赛队伍的热情,也从源头上保障了参赛队的整体质量。”秦新民说。

     

    拒绝煽情 回归专业

     

        “作为一项旨在为国家选拔优秀声乐人才的权威赛事,专业化一直是青歌赛恪守的基本准则。”秦新民透露,本届青歌赛80%以上的选手毕业于专业院校,职业歌唱演员、高校教师均不在少数。从赛程赛制和评选规定上看,大赛力避纯娱乐元素,更注重对声乐本身的评比。

     

        对于有观众指出青歌赛的舞台呈现方式太过模式化,不够时尚,娱乐性不足,秦新民直言:“当下很多娱乐节目都是包装出来的,很多一个小时的节目需要从八九个小时的录像素材中剪辑出来,把所有精彩内容都集中在了一起,而青歌赛和其他同类节目最大的不同是直播,而正是直播才最大程度保证了大赛的公开、公平、公正。”本届青歌赛的不少选手曾参加过地方电视台的选秀节目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那么那些成绩是否是其真实能力的体现呢?“本届青歌赛增加了现场乐队来配合选手,就是想展现选手的真实水平。”秦新民说。

     

        秦新民进一步指出,“电视手段的包装很容易做,悲情的故事我们也可以挖掘,这些确实有利于提升收视率,但这些与青歌赛赛事无关,我们不会刻意煽情、制造噱头,专业化、权威性是我们最大的追求。”

     

    增强观赏性 追求艺术化

     

        尽管强调专业化和权威性,但比赛的观赏性却是无法回避的话题。毕竟作为一项电视媒体举办的赛事,观众观看和参与,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增强大赛的观赏性和吸引力,在不影响公正性的情况下,本届青歌赛导演组做出了最大努力。”秦新民说。

     

        比如,本届大赛的原创歌曲不再加分。秦新民说,“之前选手为了加分盲目选择新歌,一些歌曲不好听,观众很痛苦,评委更痛苦”。再比如,采用晋级制、取消原生态唱法、设置“快问快答”、“金牌主考”等系列举措,都让观众尝到了新鲜感。

     

        “本届大赛最受好评的是视唱练耳的环节增加了电脑评判,这样更直观,可以让现场观众、电视机观众一起参与。”秦新民说。

     

        此外,一些选手在总决赛的时候还使出了模仿的手段,在比赛中,有的选手扮演江姐、有的扮演《小二黑结婚》里的小芹以及《费加罗的婚礼》里的伯爵。所有这些都让严肃的比赛平添了一丝轻松和欢笑。不少网友对这些轻松的环节印象深刻,而选手们也都对本届青歌赛首次出现的带妆演唱感到兴奋。

     

        创新形式内容,再加上采用微博、微信等方式,积极与观众互动,本届青歌赛吸引了大量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观看,收视率空前提升,比上一届增长100%。

     

        “作为国家级的音乐专项比赛,青歌赛一路走来,最核心的关键词是‘坚守’和‘创新’,正是坚守了专业精神,同时又大胆创新形式,追求艺术化,增强观赏性,所以才有了长久的生命力。”秦新民说。  (本报北京5月22日电 本报记者 韩业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