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21日 星期二

    挤出消费增长的“水分”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21日   16 版)
    安徽淮北市市民在超市选购蔬菜。CFP
    制图:陈恒
    资料图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5月16日发布的《2013年我国消费市场发展报告》预计,全年消费增速将继续回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将保持在13%左右。虽然增速比前几年偏低,但消费结构优化,增长模式更加健康,消费将更接近于“无水分的增长”。

     

        十八大以后,我国更加注重有质量、无水分的经济增长。在经济发展从追求数字增长转向追求质量改善转变的过程中,如何保障消费平稳增长?消费增长要挤出什么样的“水分”?如何将消费增长转变为内生推动?

     

    消费增长 进入中速时代?

     

        回顾2012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V”型反转走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2月份的14.7%,上升到3月份的15.2%之后,一路下行到7月份的13.1%,随后见底回升,从8月份的13.2%一路上行,到12月份上升到15.2%,与3月份增速持平,再次达到全年最高。

     

        2012年1—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4.3%,虽然低于2011年的17.1%,但后半年的回暖,使得全年仍保持在较快增长区间内。在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中,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是51.8%,资本形成贡献是50.4%,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贡献是-2.2%,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

     

        但是,消费形势并非一味向好,仍然需要在扩大消费上下功夫。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消费,潜力也在消费。

     

        2013年消费增长的突出亮点,其实并不是很多。2011年以来,通讯器材消费增速位居三大热点的前两位,但从去年开始这两大消费热点的热度明显减弱。其中,通讯器材消费增速呈现一路下行的态势。今年一季度,通讯器材类消费增速仅为12.1%,仍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彻底从消费亮点的行列中消失。

     

        专家预计,2013年家具、建筑及装潢材料消费的增长仍将保持在20%左右,成为消费增长的最大亮点。但是,与往年增速高达40%以上的消费亮点相比较,作为今年消费亮点的家具、建筑及装潢材料消费增速明显偏低,而且这三类商品消费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仅为1%左右,对总消费增长的带动作用也不会太明显。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指出,今年政策因素对消费的影响明显减弱,目前没有贯穿全年的扩大消费政策。“2013年是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台扩大消费政策最少的一年,没有任何贯通全年的扩大消费政策,前几年继续的家电、汽车节能补贴政策和家电下乡政策在上半年将相继结束,全年消费增长缺乏政策动力支持。”

     

        赵萍预计,2013年,宏观经济将处在“放弃过去的粗放式的发展方式,逐渐形成健康的发展方式”的转变过程中,虽然仍然处于回升态势,但是回升的幅度有所下降,经济仍将保持稳中求进、中速增长的态势,也将带动消费实现中速增长。

     

    挤出什么样的“水分”?

     

        2013年以来,反对浪费、提倡节俭的一系列举措出台以后,公款消费、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遭遇“当头棒喝”。根据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作为春节消费拉动的大头——各地餐饮消费市场,尤其是高端餐饮消费出现大幅度下降:北京下降35%、上海下降20%、宁波下降30%。同时,五粮液、茅台等高端白酒消费也受到影响,高档酒店的食品礼盒销售额下降45%。

     

        由于政府消费一般具有先导和示范效应,预计2013年普通白酒的消费虽会增加,其他饮料如葡萄酒和果品饮料的增长速度会超过白酒,但高端白酒的需求可能会严重不振。全社会提倡节俭、反对浪费的风气,不仅对餐饮和烟酒行业产生较大震动,更将推动奢侈品消费走向成熟理性。

     

        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内地奢侈品市场增速从2011年的30%放缓至7%左右,是2006年以来中国奢侈品市场增速最低的一年。预计2013年,奢侈品消费将会延续2012年以来的减速增长趋势,尤其是男性奢侈品消费增速将会更为缓慢。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认为,提倡适度消费,首先要挤出的就是“过度消费”引起的增长水分。

     

        “在当前我国消费观念出现重大转折的关键时期,制定扩大消费政策应更多关注自主品牌商品的消费,从消费环节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强消费对引导科技创新的驱动能力。”霍建国建议,通过各界名人的示范作用、宣传推广、展示展销等方式引导消费者关注和消费自主品牌产品,通过建立自主品牌产品专柜、专卖店等方式,鼓励流通企业销售自主品牌产品,降低自主品牌产品进入流通环节的门槛,通过采购政策的适度倾斜,建立政府消费自主品牌产品的机制。最终形成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喜爱自主品牌、以消费自主品牌为荣的消费文化。

     

        “另外一方面,提倡可持续消费,还要注重挤出过度消耗环境资源的增长水分,形成可持续消费模式占主流的消费理念。”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在报告中指出,欧美国家仅占世界人口的15%,却消费了世界56%的石油、60%以上的天然气和50%以上的重要矿产资源,过度消费已经对环境质量产生了严重的损害。中国拥有1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如果按照欧美的消费方式扩大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我国的资源环境不能支撑,世界的资源环境也难以支撑。

     

        “以前,我国的消费增长中包含了依靠过度耗费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消费方式的拉动成分。虽然这部分消费固然支撑了消费总量的提升,但也直接透支了消费的长期增长潜力。”霍建国说,未来的扩大消费政策在刺激消费总量增长的同时,应更加关注引导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消费方式的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形成。未来的扩大消费政策应把绿色、节能环保等约束指标作为政策支持的必要条件。重点支持这些领域的节能、节水、低排放的产品的消费,通过降低绿色、低碳、节能、环保产品进入流通环节的门槛,节约购买成本,完善使用环境等方式,鼓励购买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类产品,培育绿色、低碳消费理念,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内生动力从哪里来?

     

        “社会总消费的增长,既不依靠公款消费饮鸩止渴,也不依靠过度透支外来消费拔苗助长,而是要依靠内生动力支撑。”赵萍强调。

     

        那么,消费的内生动力究竟是什么?要从哪里挖掘出这种内生的动力,从而实现可持续的消费增长呢?赵萍认为,这种内生增长的来源,可以归结为“居民消费需求的自然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带来的消费结构升级”。

     

        “以食品饮料消费为例,居民基本生活消费的增长显得最为平稳。”赵萍指出,今年一季度,食品饮料类商品消费增长达到12.9%,比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出0.5个百分点,延续了前两年稳中有升的趋势。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努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上升,必然增加对食品饮料消费的支出。对于中等及以上收入水平的人来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收入的增加,对食品饮料的消费将会更加注重品牌和品质,食品饮料的消费水平将进一步提升。预计2013年食品饮料消费总体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成为消费增长中最平稳的支撑力量。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可支配收入水平对于促进消费的重要性可以使任何非收入因素相形见绌,可支配收入水平比所有的非收入因素综合起来还要重要。专家建议,挖掘消费增长的内生动力,应该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促进居民收入增长,这才是扩大消费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否则,扩大消费政策将会成为空中楼阁。

     

        收入提高了,消费自然要升级,而服务业早已是我国消费升级最急需开拓的领域。数据显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即使在增速最低的时期,我国商品消费的增长速度也达到10%以上,而服务消费的增速却一直保持在个位数,服务消费增长过慢是拖累总消费增长的最主要结构因素。

     

        霍建国表示,服务消费增长速度过低的原因在于供给不足的瓶颈制约。其中,如家政、养老、休闲、文化、健身等居民生活服务业,由于行业发育不足,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银行、通讯、保险等服务业,则由于垄断程度较高,市场进入门槛较高等问题,导致服务产品价格过高,抑制了居民潜在消费需求的释放。

     

        “总之,所谓无水分的消费增长,将是一种依靠内生动力的增长。”赵萍将其描述为:公款消费和奢侈消费泡沫将会被明显挤出,社会消费理念发生重大转折,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奢侈消费出现明显下降,社会消费增长更多倚重基本生活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的拉动。(本报记者 陈 恒)

     

        专家观点

     

    消费是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推动力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内需包括投资和消费,考虑到启动投资要比启动消费更容易见效,因而我们启动内需实际上是从启动投资开始的,尤其是从启动民生投资开始,这种选择应该说是正确的。但我们同时应认识到,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投资虽然要比消费见效快,但最终经济增长还是要靠消费推动。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同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一样,也是难以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经济可持续发展,只能依靠消费的增长来实现,消费是国民经济最终的可持续推动力。

     

    扩大居民消费面临几大难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扩大居民消费难在哪里?其一,难在发展方式转变不到位、发展理念转变不彻底。我们处在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阶段,又是制造业大国,消费想赶上或者超过投资也不太现实。投资和消费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长时期维持高投资,必然抑制消费,造成消费需求不足,因此要保持消费与投资的合理比例关系。其二,难在居民收入不高。要扩大居民消费,就要增加居民收入,让居民有能力去消费。其三,难在社会保障不健全,社会保障不完善导致很多人在消费上心有余悸。其四,难在新的消费增长点不好培育。当前,需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农村这一“黄金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消费空间。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由温饱生存型向小康享受型转型升级,农村消费已经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但是,农村市场发展滞后、消费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这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根本性问题。要促进农村消费,最根本的措施是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最关键的政策是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切实解决农村教育、卫生、养老等农民群众最关注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增强农民的消费意愿与消费信心。

     

    扩大消费根本途径要从改革入手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预测部主任范剑平:扩大消费不能急功近利,而应该志在长远,根本途径要从改革入手,在政府减税、让利于民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更要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从短期形势来看,目前我国消费还是基本保持稳定的,因此没有必要大幅度调整短期需求管理政策来刺激消费需求。下一步应该更加注重长远措施,在政府减税、让利于民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构建促进消费的长效机制。(杨亮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